字好书
江上逢旧妓李氏见过(四首)

《江上逢旧妓李氏见过(四首)》

时间: 2025-05-03 22:07:08

诗句

玉筝红烛艳春罗,惯向高堂听汝歌。

今夕相逢为重唱,孤舟江冷月明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7:08

原文展示:

《江上逢旧妓李氏见过》

玉筝红烛艳春罗,
惯向高堂听汝歌。
今夕相逢为重唱,
孤舟江冷月明多。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华美的罗衫下,
红烛照耀着玉筝的音色,
你曾在高堂中常常听我歌唱,
今晚相逢,不妨再来一曲,
孤舟在江边,月光明亮,寒冷更多。

注释:

  • 玉筝:指一种古代乐器,象征音乐的美好。
  • 红烛:烛光温暖,象征着温情和夜晚的氛围。
  • 高堂:指高大的厅堂,通常是贵族或富人的家中。
  • 孤舟:孤独的小船,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漂泊。
  • 江冷:江水寒冷,暗示了环境的凄凉。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别著名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提到的“高堂”与“玉筝”可以引发对古代文人雅集、歌舞娱游的联想。古代诗人常在这样的场合中吟唱,抒发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1305-1370),明代著名诗人,字景仁,号靖庵,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而受到赞誉。他的诗风清新,言辞恳切,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夜,诗人与旧友李氏相逢,重温旧谊。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江上逢旧妓李氏见过》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春夜相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旧友重聚的情感。在诗的开头,诗人以“玉筝红烛艳春罗”入题,不仅描绘了温馨的场景,还暗示了春天的生命力。红烛的光辉映照着乐器,象征着温暖和浪漫的氛围,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惯向高堂听汝歌”一句,表达了诗人与李氏之间的亲密关系,李氏曾在高堂中吟唱,诗人对此早已熟悉。这样的回忆带有一丝怀旧的情愫,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

接下来的“今夕相逢为重唱”,则是诗人对重聚的期待与渴望。尽管环境寒冷,孤舟在江边,月光明亮,映衬出一种清冷的孤独感。然而,这种孤独并没有减少诗人与李氏重唱的快乐,反而使得这种相聚更显珍贵。在孤舟上,月光与歌声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传达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筝红烛艳春罗”:描绘了一幅春夜的场景,乐器与烛光交相辉映,象征着美好与温馨。
  • “惯向高堂听汝歌”:表达了对旧友歌声的熟悉和怀念,暗示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今夕相逢为重唱”:期待重温旧日的美好,强调了相逢的珍贵。
  • “孤舟江冷月明多”:营造出孤独的氛围,映衬出心中情感的复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玉筝红烛”与“孤舟江冷”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运用了乐器、烛光、江水、月亮等意象,构建出情景交融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旧友的怀念和重聚的珍惜,反映出人际关系的美好和时光的无情,虽有孤独感,却因相聚而倍感温暖。

意象分析:

  • 玉筝:象征音乐与美好回忆。
  • 红烛:象征温暖与浪漫,烛光映照下的情感。
  • 孤舟:象征诗人的孤独与漂泊,反映出人生的旅途。
  • 月明:象征清冷的夜晚,却又为重聚增添了浪漫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乐器是什么?

    • A. 琵琶
    • B. 玉筝
    • C. 古筝
    • D. 箫
  2. 诗人和李氏相逢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 A. 热闹的街市
    • B. 寂静的江边
    • C. 繁华的酒楼
    • D. 喧闹的集市
  3. 诗中提到的“高堂”指的是什么?

    • A. 高大的厅堂
    • B. 高山顶
    • C. 高楼大厦
    • D. 高台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王之涣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高启的《江上逢旧妓李氏见过》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对孤独与相聚的描写,但高启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一字至十字成章二首·咏石 蒲氏别墅十咏 其三 白莲堂 任居云栖枝阁 同苏秘丞子平登延晖故亭 北园梨花 罢郡 守居园池杂题·待月台 东窗 夏日闲书墨君堂壁二首 新晴山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竭蹙 逼帐 两点水的字 望眼将穿 日薄西山 并容徧覆 雄材伟略 行飞 握雾拿云 晌饭 疋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裛裛 牛字旁的字 包含濯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