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1:2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1:21:12
云窗避三伏,竹床横一丈。
退食急祖跣,病身聊偃仰。
有梦元无梦,似想亦非想。
满堂变冥晦,寒阴起森爽。
门外日如焚,屏间雪如掌。
萧然耸毛发,皎若照襟幌。
拔地排瑶松,倚天立银嶂。
遥见幽人庐,茅栋压欲响。
有客叩柴门,高轩隘村巷。
剥啄久不闻,徙倚觉深怅。
幽人寐政熟,何知有令长。
谁作卧雪图,我得洗炎瘴。
在遮阳的窗前避开酷热,竹床横放在一丈长的地方。
退下膳食时,祖父急匆匆走过,病身只能仰卧。
梦境本无梦,似乎在想什么又似乎不是。
满屋子变得昏暗,寒冷的阴影带来清爽。
门外的太阳似乎在燃烧,屏风间的雪如同手掌。
清冷的空气使我毛发竖起,白光照耀着我的衣襟。
高耸的瑶松直插云天,银色的山峦屹立天边。
远远看到隐士的茅草屋,屋顶压得像要响起一样。
有人敲柴门,高高的轩窗夹在村巷之间。
久不闻啄食的声音,倚靠着感到深深的怅惘。
隐士熟睡在里面,岂知有长官在此。
谁画了这幅卧雪图,我却得以洗去炎热和瘴气。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隐居之际,他在诗中描绘了一个避暑的场景,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袁安卧雪图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官场纷扰的厌倦。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安静而清凉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诗中的“云窗避三伏,竹床横一丈”开头,便设定了一个避暑的场景。接着,诗人用“门外日如焚,屏间雪如掌”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外界的酷热与内心的宁静,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诗中不断出现的意象,如“寒阴起森爽”、“拔地排瑶松”,描绘了一个清新自然的环境,而“幽人寐政熟,何知有令长”则反映了隐士对世事的漠然,展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的批判。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冷暖对比、静动结合,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在清冷与热烈的对比中,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创造出了一幅美丽的卧雪图,象征着逃避世俗、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环境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逃避。通过对袁安的赞美,诗人强调了清白与正直的品质,以及在纷扰中保持内心安宁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云窗避三伏”意指什么?
A. 避开酷热
B. 迎接寒冷
C. 游玩山水
D. 休闲娱乐
诗中提到的“卧雪图”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官职
B. 隐逸生活
C. 商业繁荣
D. 战争英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