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出真阳峡十首

《出真阳峡十首》

时间: 2025-04-29 13:17:31

诗句

未必阳山天下穷,英州穷到骨中空。

郡官只怨无供给,支与真阳数石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17:31

诗词名称: 出真阳峡十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未必阳山天下穷,
英州穷到骨中空。
郡官只怨无供给,
支与真阳数石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阳山与英州的观察与感慨。诗中指出,阳山的贫穷并不代表整个天下都穷,而英州的贫困则是深入骨髓的。地方官员只能埋怨没有给予支持,所得到的只是在真阳地区的几座石峰。


注释:

  • 阳山:指阳山地区,诗中用作贫穷的象征。
  • 英州:指英州地区,这里被形容为极度贫困。
  • 郡官:指地方官员,表达对资源匮乏的无奈。
  • 供给:指对资源的支持和供给。
  • 真阳:指真阳峡的名字,诗中提到的具体地名。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比阳山与英州的贫穷,反映了当时地方治理中的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晚号山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白描手法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善于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游历真阳峡时,反映了他对地方贫困的观察和对官员无奈的思考,表明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诗歌鉴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现象的深刻思考。首句“未必阳山天下穷”以否定句开头,直接打破了对贫穷的绝对化认知,联想到整个天下并不都是如此窘迫。接着“英州穷到骨中空”则用强烈的形象化语言,展示出英州的极度贫困,增强了读者的感受。

第三句“郡官只怨无供给”则引入了对地方官员的描绘,表现出他们在困境中无力的挣扎与怨恨,这种情感通过简单的叙述传达出深沉的社会批判。最后一句“支与真阳数石峰”则巧妙地将具体的地理景观与贫困现象结合,令人产生联想与思考,既是对自然的描写,也是对人文环境的反思。

整首诗简练而富有深意,体现了杨万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也反映出他关心民生的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未必阳山天下穷:不是说阳山的贫困就代表了世界的贫穷,暗含反向思维。
    2. 英州穷到骨中空:形象地描绘英州的贫困程度,强调其深重。
    3. 郡官只怨无供给:透视官员的无奈与怨恨,反映政府无法解决的困境。
    4. 支与真阳数石峰:具体景象的描写,表面是自然,实则隐含社会现实。
  • 修辞手法

    • 对比:阳山与英州的对比,突显不同的贫困程度。
    • 夸张:使用“穷到骨中空”夸大了英州的贫困,增强情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贫困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反映了对地方治理的无奈与对民生的关怀。


意象分析:

  • 阳山:象征着局部的贫穷。
  • 英州:代表极端贫困的地方,文化内涵深厚。
  • 石峰:自然景观,象征着大自然的固执与人类的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英州”是指哪个地方?

    • A. 阳山
    • B. 真阳
    • C. 英州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郡官只怨无__”。

  3. 判断题:诗中认为阳山的贫穷代表了整个天下的贫穷。(对/错)

答案:

  1. C
  2. 供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社会困境,但杜甫的风格更为沉重,情感更为深邃与复杂。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虽然主题不同,但也关注民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歌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孟尝君 戏成白发二首 老笔赠铦上人二首 贺新郎 次辛稼轩韵寄呈 薝卜花盛开因赋四韵 立秋后一日池上杂兴 过枫桥寺 次韵吕浩然四首 前有一尊酒行 碧宇书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享祠 双人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改柯易叶 情深一网 嫁犬逐犬 偏言 分茅锡土 无字旁的字 天函 安营下寨 以身许国 蚊聚 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