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3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37:40
锦堂春
司马光 〔宋代〕
红日迟迟,虚郎转影,槐阴迤逦西斜。
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
蝶尚不知春去,谩绕幽砌寻花。
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
今日笙歌业里,特地咨嗟。
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
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红日缓缓升起,虚郎的影子在移动,槐树的阴影斜斜地延展向西。
即使手法再精湛,也难以描绘出晚霞的美丽景色。
蝴蝶仍然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无所事事地在幽静的台阶上寻觅花朵。
可惜在狂风过后,即使还有残余的红花,也不知飘向了谁的家。
这才明白青丝是无价之宝,叹息着官途的凋零,时光飞逝。
今天的宴席上笙歌不断,特别感慨。
席间的青衫已被泪水浸透,感受到旧情何止是琵琶声。
怎么不让人容易变老,多少离愁,散落在天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退之,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尤以《资治通鉴》著称。他提倡儒家思想,主张清白政治,重视历史教训。司马光的诗词多反映其治国理政的理想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锦堂春》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士人失意之时。诗中既有对美好自然的感叹,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离愁的深切思考。
《锦堂春》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思的词作,诗人在描绘春天美景的同时,转而抒发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一开篇,诗人便以“红日迟迟”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的美丽逐渐消逝,诗中提到的“蝶尚不知春去”更是突显出生命的无知与无常。蝴蝶徘徊在幽静的小路上,似乎在寻找春天的花朵,却不知一切已成往事。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奈猛风过后”引入,描绘了风吹过后的残景,暗示美好事物的逝去。残红飘散,归于何处,充满了无奈与惆怅。此时,诗人意识到“青鬓无价”,感叹官场的风云变幻与时间的流逝,岁月荏苒,令人唏嘘。
最后,词人描绘了今日的聚会,虽然笙歌阵阵,却难掩心中的感伤,席间的青衫被泪水浸透,感情的纠结和离愁愈发明显。“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一句,直白而深刻地表达了人生的无情与离别愁苦,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表现出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红日迟迟”中的“迟迟”指的是:
A. 时间的流逝
B. 太阳升起的缓慢
C. 天空的颜色
D. 人的心情
“蝴蝶尚不知春去”中的“春去”意味着:
A. 蝴蝶的离开
B. 春天结束
C. 人生的无常
D. 蝴蝶的无知
“席上青衫湿透”是指:
A. 聚会的热闹
B. 诗人内心的惆怅
C. 青衫的颜色
D. 酒席的丰盛
参考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