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3:41
好事近(西湖)
作者:辛弃疾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
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
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每日游览西湖的情景,湖水冷得像寒玉一样。虽然山色如画,但想要将它画下来却很难达到那种境界。前面的弦乐和后面的管乐交替着伴奏,刚断了又重新开始。随着藕花的相继开放,几只兰舟在湖面上飞速划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词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西湖”本身就是一个著名的文化符号,代表着南宋时期的风光与人文景观。西湖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交织,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中的重要题材。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词派创立者之一。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动荡和外敌入侵的状态,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对西湖美景的留恋,以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有关。
辛弃疾的《好事近(西湖)》以其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出对西湖的深切眷恋。开篇“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便用“冷浸”这一生动的比喻,勾勒出西湖水的清冷与雅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下来的“山色虽言如画”,则用“如画”来形容西湖的山色美丽,尽管如此,作者仍然感叹“想画时难邈”,说明那种美丽是难以用画笔捕捉的,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无奈。
词中通过音乐意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悠扬的氛围:“前弦后管夹歌钟”,音乐的交织似乎与自然景色相辅相成,增强了整体的和谐感。最后一句“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藕花的盛开与小舟的轻快划行,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给人一种希望与朝气。
整首词通过细致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将西湖的自然之美与诗人的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而又细腻的词风,他在自然景色中流露出的思考与感慨,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对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与理想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
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
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向往与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呈现出一种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
“冷浸一天寒玉”中的“寒玉”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辛弃疾的《好事近(西湖)》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融入了个人理想与对现实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