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4:43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作者: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
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
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
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这首词描绘了波涛汹涌的江潮,飞翔的鸥鹭使人感受到一种壮阔的场面。战斗尚未结束,气氛依旧紧张。对吴国人习惯于风浪的无畏感到讽刺,波涛平稳地横渡,红色的旗帜在空中飞舞,鱼儿在浪花中跃起。问谁能知道这万里长鲸的吞吐,实际上人间的争斗不过是一场儿戏。滔天的力量疲惫,不知是因为什么,白马和素车向东而去。令人痛心的是,人们都说这就是对怨愤的镂刻,成就了千古事迹。功名却误了我,偏偏让那些陶渊明和西子湖畔的人,乘着小船在烟雨中游荡。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抗金名将。他的词风豪放、奔放,常用豪壮的气势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辛弃疾虽然身为军人,却对现实感到失望,常在词中表达对权力和名利的讽刺,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是辛弃疾对自然景观与社会人生的深刻反思。开篇即以飞翔的鸥鹭引入,构成一幅壮丽的江潮画卷,暗示着江河的波澜壮阔与豪情。紧接着,诗人描绘了战斗的场景,虽是战斗未收,但却暗含对敌人的嘲讽,表现出一种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无奈。词中提到的“吴儿不怕蛟龙怒”,不仅是对敌国传统的讽刺,也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反思。
而后,诗人又将目光转向人间,认为万里长鲸的吞吐不过是人间的儿戏,揭示出对功名的冷嘲热讽。最后以“功名自误”总结全篇,表达出一种对名利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词从自然到人生,从个人到宇宙,展现了辛弃疾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既有壮丽的外景,又有内心的沉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充满了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与对功名利禄的失望,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辛弃疾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吴儿”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人?
诗中提到的“陶朱”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的“滔天力倦”表现出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