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38
李翱的《断僧通状》
上岁童子,二十受戒。
君王不朝,父母不拜。
口称贫道,有钱放债。
量决十下,牒出东界。
去年一个年轻的僧人,二十岁时剃发出家。
皇帝不来朝见,我的父母也不来拜见。
嘴里自称是贫道,但其实有钱放高利贷。
量好十斤,文书就发往东边。
李翱,唐代诗人,字梦阮,号云岫,生于盛唐,创作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为主。其作品多描写佛教思想和出家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该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僧人因经济原因而背离清修的现象。李翱通过这首诗揭示了僧侣的伪善,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断僧通状》以简洁而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年轻僧人的生活现状及内心的矛盾。首句“上岁童子,二十受戒”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身份,暗示了他还处于年轻无知的阶段。接着“君王不朝,父母不拜”,展现了他对社会地位的失落与孤独,皇帝与父母的缺席,隐喻了他在社会中的孤立。第三句“口称贫道,有钱放债”更是揭示了他表面上的清贫与内心的贪婪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一些僧人外表的清高与内心的世俗欲望之间的矛盾。最后一句“量决十下,牒出东界”,则具体描绘了他放贷的行为,暗示了他在物质利益驱动下的堕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对比,深刻展现了唐代僧侣的生活现实,批判了僧人对清修的背离,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李翱以此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警醒。
整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年轻僧人内心的斗争与外在的矛盾,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道德的缺失,传达出对僧侣伪善的批判与对真实自我的反思。
李翱的《断僧通状》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A. 宗教信仰
B. 社会现实
C. 个人情感
“口称贫道,有钱放债”中的“贫道”指的是?
A. 真实的财富
B. 表面的清贫
C. 个人理想
诗中提到的“君王不朝”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失落
C. 快乐
答案: 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