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9:40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西村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
这首诗讲述了位于中国上海闸北的三义塔,这座塔是为了纪念那些在日本战争中丧生的农民而建。诗中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无奈:在猛烈的风霜中,许多无辜的生命被剥夺,孤独的鸠鸟在废墟上徘徊。偶然间,心中牵挂的感觉如同燃烧的火焰,终究只能留下高耸的塔,寄托对故土的思念。即便经历了许多苦难,兄弟之间仍然能够相聚,微笑着忘却恩怨。西村博士在战后收养了一只流落街头的鸠鸟,起初相安无事,最终却还是离去。他建塔来埋藏鸠鸟的遗骸,同时也赋诗来表达思绪,最终形成了一首律诗,聊以慰藉心中的情感。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思想家。他以尖锐的社会批判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著称,作品涉及小说、散文、杂文等多个领域。
《题三义塔》创作于鲁迅的晚期,背景处于中国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的时期,鲁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生命的尊重。
鲁迅的《题三义塔》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人文情怀的诗作。整首诗以三义塔为核心,展开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对逝去生命的缅怀。诗中通过“奔霆飞熛”的描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令人感受到无辜生命的悲惨命运。与此同时,诗中的“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则表达出一种坚韧的希望,尽管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痛苦,生命的力量依然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鲁迅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精禽梦觉仍衔石”,生动地表现出对斗争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通过对西村博士养鸠的细节描写,鲁迅展现了人类对生命的关怀与责任,尽管最终鸠鸟的离去使人感到无奈,但这种关怀依然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部分。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韵律,通过对比与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节奏感。鲁迅不仅在字里行间传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三义塔的题咏,更是鲁迅对时代与人性的深邃反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战争对人类的影响,表达对逝去生命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对三义塔的描绘,鲁迅传达了人类在困境中仍需相互扶持、和解的信念。
三义塔位于哪个城市?
诗中提到的“斗士”象征什么?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