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筠州张录事

《寄筠州张录事》

时间: 2025-05-07 22:34:21

诗句

每到友朋相会地,未尝一日不思君。

小诗曾托乡僧寄,善政因逢故客闻。

山上仙踪丹鼎在,郭边溪色市桥分。

公余若起吟游兴,游处多应儿白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4:21

原文展示:

寄筠州张录事

每到友朋相会地,未尝一日不思君。
小诗曾托乡僧寄,善政因逢故客闻。
山上仙踪丹鼎在,郭边溪色市桥分。
公余若起吟游兴,游处多应儿白云。

白话文翻译:

每当与朋友相聚的时候,我总是一天也不曾忘记你。
我曾将这首小诗托付给乡里的僧人寄给你,因为好政事常常让老朋友听说。
山上的仙人踪迹和丹鼎仍在,城郭旁的溪水和市桥分开。
如果有闲暇的时候想去吟诗游玩,游览的地方多半是白云环绕的地方。

注释:

  • 友朋:朋友和同伴。
  • 未尝一日不思君:没有一天不想念你。
  • 乡僧:乡里的僧人,这里指的是托人寄信的人。
  • 善政:良好的政治治理。
  • 仙踪:指山中隐士或神仙的足迹。
  • 丹鼎:传说中炼丹的器具。
  • 郭边:城郭的边缘。
  • 儿白云:指白云,形容悠闲自在的游览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卷(约 1020 - 1079),字子云,号山人,南宋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意境清新,语言优美,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翁卷与张录事相交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心,反映了当时士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山水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寄筠州张录事》是一首充满思念与自然意境的诗。诗中,翁卷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他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表达了那种“每到友朋相会地,未尝一日不思君”的情感,展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提到的“乡僧”寄信,显示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也暗示了当时通信的不便。随着诗的推进,翁卷描绘了山上仙人的踪迹和市桥边的溪水,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幽美与恬静,反映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最后两句更是表达了他在闲暇时游览的愿望,渴望与白云为伴,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每到友朋相会地,未尝一日不思君:表达了在朋友相聚的快乐之余,仍不忘远方的朋友,充满思念和牵挂。
  • 小诗曾托乡僧寄,善政因逢故客闻:说明自己写的诗托乡里的僧人寄给朋友,同时提到良好的政事常常让旧友听说,显示出对朋友近况的关心。
  • 山上仙踪丹鼎在,郭边溪色市桥分: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仙踪和丹鼎代表着诗人的理想和追求,溪水与市桥则表现了人间的生活气息。
  • 公余若起吟游兴,游处多应儿白云:表达了在闲暇之余想要吟诗游玩的愿望,寓意着自在与快乐。

修辞手法:

  • 对仗:使用对仗手法,如“善政因逢故客闻”与“山上仙踪丹鼎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思念比作日常的生活,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整体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友朋: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关怀。
  • :代表自然和理想的追求。
  •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悠闲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所提到的“乡僧”指的是哪个角色? A. 朋友
    B. 僧人
    C. 政客
    D. 学者

  2. 诗中提到的“丹鼎”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神仙的炼丹
    C. 美食
    D. 城市

  3. 诗人希望在闲暇时游览的地方有哪个意象? A. 白云
    B. 大海
    C. 高山
    D. 田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翁卷的这首诗则更突出友谊与思念的情感,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翁卷诗集》

相关查询

遥夜 物外杂题 杂感 玉隆得丹芝 寒夜读书 糟蟹 乌栖曲 归兴 文章 夏日昼寝梦游一院阒然无人帘影满堂惟燕蹋筝弦有声觉而闻铁铎风响璆然殆所梦也邪因得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字旁的字 卦理 审勘 公道合理 齐州九点 梦梦铳铳 兵不逼好 活气 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侩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躬的成语 羽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规行矩止 心字底的字 阴霓 从容自若 水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