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5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59:49
黄金台
李待问 〔明代〕
碣石荒台古,悠悠敞客心。
马应酬白骨,士亦恋黄金。
落木残秋色,高城隐暮阴。
燕山多侠气,千载一遗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荒凉的地方,碣石的台上空旷无比,令人心中暗自感慨。即使在马车的应酬中,白骨也难掩士人的对黄金的渴望。秋天的落木,映衬着高城的暮色,显得格外凄凉。而燕山则充满了侠义之气,千年之后仍留有一缕遗音,回响在这片土地上。
作者介绍:李待问,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作品集中于诗词,风格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历史的思索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古台的描绘,抒发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个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索。
《黄金台》是一首蕴含深忧的古诗。诗人通过对碣石的描绘,引导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孤独。开头的“碣石荒台古”传达出一种空旷与荒凉的气氛,显然,这种荒凉不仅是地理上的,也是内心的。接着“马应酬白骨”,则直指人间的残酷,士人在愉悦的应酬中掩盖不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物质的追求,这种对黄金的“恋”映射出人性中的贪婪与无奈。
“落木残秋色”,更是将季节的变化与人生的感慨结合,表现出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最后提到的“燕山多侠气,千载一遗音”,则是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赞美,千年之后,英雄的声音依旧在耳边回响,似乎在警示后人要铭记历史,追求正义。
整首诗在意象的铺陈上,层层递进,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今人的激励,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与思考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向往,以及对物质欲望的批判。
诗词测试:
李待问是哪一代的诗人?
“马应酬白骨”中的“白骨”象征什么?
“千载一遗音”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将帮助更深入地理解李待问及其作品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