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0:5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0:54:38
黄金台
作者: 金朝觐 〔清代〕
漫说君王好俊才,
想来名士也贪财。
黄金霍霍终须尽,
慷慨悲歌孰再来。
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君王喜欢俊秀的人才,但我想大多数名士也都渴求财富。黄金再多终究会消耗殆尽,而那些慷慨悲歌的人,又有谁能再出现呢?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明显的典故,但“君王好俊才”可以理解为对历史上许多君主爱才之道的传承;而“黄金霍霍”则暗示财富的短暂和易逝。
作者介绍:金朝觐是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受时代动荡影响,作品多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
创作背景:在当时社会中,士人对权臣的依附与对财富的追求普遍存在,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这种现象的反思。
《黄金台》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才华与财富之间的复杂关系。诗的开头,诗人以“漫说君王好俊才”引入,似乎在赞美君王的慧眼识才,但接着却又指出众多名士也对财富充满渴求,这一转折让人反思。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华丽而短暂,最终将会消耗殆尽,这种对财富的描述暗示了历史上许多权臣的短视与贪婪。最后一句“慷慨悲歌孰再来”更是发人深省,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与对当下的无奈。通过对名士与财富的反思,诗人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表达了对社会价值观的质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财富短暂性和人性贪婪的反思,揭示了时代的虚伪与对真正价值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金朝觐的《黄金台》主要讨论了什么主题?
“慷慨悲歌”中的“慷慨”指的是哪种状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在《春望》中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与金朝觐的对财富消逝的感叹形成对比。两者都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