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6:06
一别汉家宫阙远,梦魂飞越秦关。
丹青识得旧容颜。莫须爱惜,征戍几曾还。
掖苑三千如玉貌,韶华虚度等闲。
当时若不嫁呼韩,瑶台月下,带笑可相看。
自从与汉家的宫殿一别,梦中的魂魄飞越了秦关。
画作中依然能认出她的旧容颜。无须太过珍惜,这些征战的岁月又有几次能回归?
在宫中有三千如玉的美貌,华年虚度如同闲散。
若当初不嫁给呼韩,那时在瑶台月下,笑容可见,彼此相看。
作者介绍:林梦周(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以其才情与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古体诗和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近代,正值国家动荡、士人流离之际,诗人借昭君的故事反映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临江仙·咏昭君》是林梦周对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深情咏叹。昭君作为汉代四大美人之一,她的故事传颂千古,尤其是她的牺牲与奉献精神,成为了后人追慕的对象。诗中开篇即以“汉家宫阙远”引入,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长久离别的感慨。接着以“梦魂飞越秦关”将思念之情进一步深化,暗示了昭君的无奈与渴望归家的心情。
“丹青识得旧容颜”则体现了诗人对昭君美貌的怀念与赞美,虽然她的美丽在画中得以再现,但现实却是“莫须爱惜,征戍几曾还”,既感慨征战的残酷,又流露出对往昔的惋惜。随后,诗人描绘了掖苑中的美貌女子,暗示了后宫生活的奢华与空虚,昭君的青春在这样的环境中被虚度。
最后,诗人以“当时若不嫁呼韩”设想昭君的另一种人生,令人遗憾与思索。那种在瑶台月下、互相凝视的美好场景,是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幻想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昭君的故事探讨了离别、思念、牺牲与理想,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临江仙·咏昭君》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林梦周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掖苑”指的是什么?
A. 战场
B. 后宫
C. 市集
D. 学堂
诗中“当时若不嫁呼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无奈
B. 对爱情的向往
C. 对家乡的思念
D. 对战争的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了离别与思念,但侧重于友谊与离愁。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临江仙·咏昭君》这首诗的深意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