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5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57:51
一翦梅(赠友人)
作者:吴文英〔宋代〕
远目伤心楼上山。
愁里长眉,别后峨鬟。
暮云低压小阑干。
教问孤鸿,因甚先还。
瘦倚溪桥梅夜寒。
雪欲消时,泪不禁弹。
翦成钗胜待归看。
春在西窗,灯火更阑。
远远望去,心中感伤,楼上的山影如同愁苦的眉头,别后你那高高的发髻在我心中萦绕。黄昏的云层低压着小栏杆,让我不禁想问那孤独的鸿雁,你为何先行归去?我瘦弱地倚靠在溪边的桥上,梅花在寒夜中凋零。雪快要融化的时候,我忍不住流下眼泪。剪成的钗子更胜你归来的期待。春天在西窗外,灯火更显得微弱。
“孤鸿”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借用鸿雁的迁徙来象征思念和离别;梅花在古诗中常被视为坚韧和高洁的象征,尤其在寒冷的季节中,表现出一种孤傲。
作者介绍:吴文英,字士英,号瘦云,他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吴文英与友人离别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依依不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离愁别绪的普遍关注。
《一翦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吴文英通过细腻的描写,把离别的愁苦和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开篇“远目伤心楼上山”便直接将读者带入一种忧伤的氛围,展现出一种远望所生的情感。接下来的描写更加细腻,通过“愁里长眉”将愁苦化为身体的状态,又通过“别后峨鬟”进一步加强了对友人的怀念。
在全诗的构造上,吴文英运用了许多自然景物来衬托内心情感,尤其是“暮云低压小阑干”一语,既描绘了黄昏的景象,又隐喻了内心的压抑和沉重。随着诗句的推进,孤鸿的出现更是将离别的主题推向高潮,诗人的心情在此时显得更加复杂与深沉。
最后,诗的结尾“春在西窗,灯火更阑”则带有一丝希望,尽管思念和愁苦难以消解,但春天的到来仿佛预示着新的生活和希望的重生。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悲伤中透出一丝温情,展现了吴文英卓越的艺术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的愁苦,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孤鸿”指的是什么?
A. 一只孤独的鸟
B. 友人
C. 自然景象
D. 一种情感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愁里长眉”表达了诗人对__的感受。
判断题:诗中的“春在西窗”暗示着希望的到来。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一翦梅》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