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3:51
徐波渡
作者: 孟迟 〔唐代〕
晓月千重树,春烟十里溪。
过来还过去,此路不知迷。
晨曦下的月光照耀着千层叠起的树木,春天的烟雾笼罩着十里长的溪流。走过来又走过去,这条路却让我感到迷茫不已。
此诗中并未直接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晓月”与“春烟”的意象常常出现在唐诗中,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孟迟,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常蕴含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徐波渡》创作于唐代,社会背景是一个盛世,文人纷纷追求诗歌艺术的高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徐波渡》是一首典型的唐代诗歌,诗人在清晨的月光下,描绘了千层树木和十里溪流的美景。开篇的“晓月千重树”,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月光洒在树叶上,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光影。接着“春烟十里溪”,春天的烟雾弥漫在溪流上,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是一个梦境般的场景。
诗的后半部分“过来还过去,此路不知迷”则转向了一种哲思。诗人走过这条路,却似乎迷失了方向,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受,也可以看作对人生道路的反思。人生的旅途常常充满曲折与迷茫,正如走在这条不知去向的路上,令人深思。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晓月千重树”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晨光下的树木
B. 暮色中的山川
C. 夜空中的星星
“此路不知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与兴奋
B. 迷茫与困惑
C. 自信与坚定
诗歌的总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人生的迷茫与思考
C. 对爱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