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30
烟雨里。十二栏干慵倚。飞絮飞花人似醉。生憎江上水。检点罗衣残泪。带眼莫将春系。梦短梦长浑不记。馀寒怜翠被。
在烟雨朦胧中,倚靠在十二根栏杆上,似乎有些懒惰。飞扬的柳絮和花瓣,让人感觉似乎有些醉意。对江水的恼恨更是滋生。细细查看自己的衣裙,发现上面沾满了残泪。即使戴着眼镜,也不要将春天的情感系在心头。梦短梦长,竟无从记起。只剩下寒意,让人怜惜那翠绿的被子。
谭献,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死于清初,因其作品多涉及自然景物与人事情感,具有独特的抒情风格。他的诗词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谒金门》写作于清代,正值历史变迁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惆怅与无奈。开篇的“烟雨里”便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愁苦的氛围,给人以深远的思索。十二根栏杆的倚靠,似乎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倦怠与无力。飞扬的柳絮和花瓣不仅描绘了春日的景象,更象征着那种如梦魇般的醉意,令人感到无所适从。
“生憎江上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江水的厌恶,似乎江水的流淌带来了更多的伤感与思绪。接下来的“检点罗衣残泪”更是直接展现了诗人的悲伤,残泪沾染了衣裙,隐喻着内心的痛苦与失落。诗人又用“带眼莫将春系”的劝诫提醒自己,不要再将春天的情感挂念于心,似乎是对过往情感的一种释怀。
最后,诗人用“梦短梦长浑不记”来表达对记忆的模糊与无奈,尽管梦境时而短暂、时而漫长,但一切都如烟消云散。结尾的“馀寒怜翠被”则暗示着对春天的留恋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春天的感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春天的感怀与内心的忧伤,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凄美而深刻的情感。
诗中“生憎江上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爱 B. 厌烦 C. 无所谓
答案:B
“梦短梦长浑不记”中提到的梦是指什么?
A. 现实生活 B. 过去的回忆 C. 未来的期望
答案:B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翠被”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寂静 C. 暗淡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