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 艳词一首,别有寄托,非有所指也

《临江仙 艳词一首,别有寄托,非有所指也》

时间: 2025-04-30 05:16:14

诗句

秋水不嫌明镜隔,薄罗照见凝脂。

碧栏外夕阳时。

逗人回首处,此意没人知。

密语应防鹦鹉觉,私书又费猜疑。

强传消息在双眉。

非关侬嫁早,祗恨见君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14

原文展示:

秋水不嫌明镜隔,薄罗照见凝脂。
碧栏外夕阳时。逗人回首处,此意没人知。
密语应防鹦鹉觉,私书又费猜疑。
强传消息在双眉。非关侬嫁早,祗恨见君迟。

白话文翻译:

秋水并不在意明镜的阻隔,薄纱轻罗照映出那凝脂般的美丽。
在碧色栏杆外,夕阳正好,令人忍不住回头看,然而这种情意无人能懂。
私下里说的话要小心被鹦鹉听见,私信又怕引起猜疑。
我只希望能通过眉眼传达消息,丝毫不关心你是否早嫁,只恨你来得太迟。

注释:

  • 明镜:指水面,清澈如镜,形容秋水的透明。
  • 薄罗:指轻薄的纱罗,形容轻柔的衣物。
  • 凝脂:形容肌肤白皙光滑,如凝固的脂肪。
  • 碧栏:指碧绿色的栏杆,常用于形容园林景致。
  • 密语:私下的耳语,秘密的言语。
  • 鹦鹉:鹦鹉能模仿人声,暗示秘密话语易被外人听到。
  • 私书:私人的书信。
  • 双眉:用眉眼传递情感的方式,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隐秘。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和情感,反映了古人对秋水、夕阳、私密情感的欣赏与感慨。这种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情感的手法,在古代诗词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表现离愁别绪的作品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怀琛(约1870-1940),字子华,号懋亭,晚号知止,湖南长沙人,近代诗人。其诗作多以抒情、咏物见长,风格细腻,情感真挚,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对某位爱慕对象的思念之情,正值秋天,水光潋滟,夕阳西下,诗人在此时产生了对逝去时光和爱情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邃,流露出对爱情的期待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婚恋的种种观念。

诗歌鉴赏:

《临江仙》这首诗以秋水、薄罗、夕阳等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秋水不嫌明镜隔”,运用比喻的手法,明确了诗人对清澈秋水的喜爱以及情感的执着。接着,薄罗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美的形象,也暗示了诗人与爱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

诗中的“此意没人知”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秘密和无法诉说的情感。后半部分“密语应防鹦鹉觉,私书又费猜疑”则展现了爱情中的小心翼翼和不安,情感的表达在社会环境的压力下变得更加复杂。

结尾“非关侬嫁早,祗恨见君迟”直白地表达出对爱人迟迟不来的苦恼,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幽怨的爱情世界,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水不嫌明镜隔:秋水清澈,不在意镜子般的明亮,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
  • 薄罗照见凝脂:轻薄的罗衣映衬出肌肤的美丽,突显了诗人对美的赞美。
  • 碧栏外夕阳时:在夕阳西下的时刻,诗人站在碧绿的栏杆外,营造出宁静而又柔和的氛围。
  • 逗人回首处,此意没人知:美丽的景象吸引人回头,但内心的情感却无人能懂,增添了孤独感。
  • 密语应防鹦鹉觉:说悄悄话要小心,以免被人听见,体现了对私密情感的保护。
  • 私书又费猜疑:写信往往引起猜疑,反映了对爱情的担忧与不安。
  • 强传消息在双眉:希望通过眼神传递消息,情感的交流只能依靠微妙的方式。
  • 非关侬嫁早,祗恨见君迟:与其说在乎对方的婚姻,倒不如说更在乎对方的到来,表达了深切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水不嫌明镜隔”,通过比喻体现了情感的深邃。
  • 对仗:如“密语应防鹦鹉觉,私书又费猜疑”,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逗人回首处”,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爱情的期待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深层次上,诗歌探讨了爱情中隐秘与表达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水:象征清澈与思念,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薄罗:象征美丽与脆弱,暗示爱情的细腻。
  • 碧栏:象征隔阂与距离,画面感强烈。
  • 夕阳:象征时光流逝与美好瞬间的消逝。
  • 双眉:象征情感的传递与交流,隐喻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衣物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工具

  2. “秋水不嫌明镜隔”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美的追求
    B. 对距离的冷漠
    C. 对时间的无奈
    D. 对季节的喜爱

  3. 诗中提到的“鹦鹉”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传递秘密
    B. 保护隐私
    C. 媚态
    D. 诗人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将本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期盼,但胡怀琛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绘与情感的隐秘,而李清照则更加直接、感性,通过个人的情感诉说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送明甫赴铜铅场六言七首 其二 临江仙(县圃种花) 芙蓉二绝 其一 次韵张秘丞皱玉诗 挽赵卿无垢二首 耄志十首 宿山中十首 次韵二首 闲居即事 摸鱼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比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一品锅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罗闉 轩帆 小巧别致 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神人共悦 束装就道 夔契 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时移势易 殳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青字旁的字 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鄣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