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

时间: 2025-05-04 00:53:55

诗句

无事江头弄碧波,分明掌上见嫦娥。

不知李谪仙人在,曾向江头捉得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55

原文展示

无事江头弄碧波,
分明掌上见嫦娥。
不知李谪仙人在,
曾向江头捉得么。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闲着没事,玩弄着碧绿的水波,
清晰地在手掌上看见了嫦娥。
不知道李白这位谪仙,
是否也曾在江边捉住过她。

注释

  • 无事:没有事情,闲暇时光。
  • 江头:江边,指的是江水的边缘。
  • 弄碧波:玩弄碧绿的水波,形容在水中嬉戏的情景。
  • 嫦娥:中国神话中月亮女神,常与月亮相关联。
  • 李谪仙:指李白,因其才华横溢而被称为“谪仙”,暗指他被贬的经历。
  • 捉得:抓住,捕获。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嫦娥”源自中国古代神话,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她是月亮的女神,象征着孤独与美丽。李白则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中常常涉及到月亮与饮酒的主题。他在诗中与嫦娥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淑真(约生于1080年,卒于约1155年),宋代女诗人,因其才情、风格独特而被后人所称道。她的诗歌多表达个人情感,常涉及爱情与自然。

创作背景: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掬水月在手》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诗的开头提到“无事江头弄碧波”,描绘了一个闲适的场景,诗人似乎在享受着宁静的时光。接着她目光所及,手中映现出的“嫦娥”,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象征着诗人对美与理想的向往。嫦娥作为月亮的化身,代表着那种遥不可及的美好,诗人似乎在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曾向江头捉得么”,则带有一丝怀疑与自省,李白的存在使得这份追求更显得珍贵而遥远,仿佛在提醒自己与李白之间的距离,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理想的渴望。

整首诗清新而富有哲理,结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展示了朱淑真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事江头弄碧波:诗人为江边的闲适所吸引,显示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情怀。
  2. 分明掌上见嫦娥:在水波中清晰地看见嫦娥的倒影,象征着美好与理想的浮现。
  3. 不知李谪仙人在:提到李白,表示对其才情的敬仰,同时暗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4. 曾向江头捉得么:充满疑问的反思,体现出对过去与理想的追忆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嫦娥比作手中的水波,表意生动。
  • 拟人:赋予水波以情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诗中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 嫦娥:代表理想与美的追求。
  • 碧波: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什么? A. 现实中的人
    B. 理想与美
    C. 江水的流动
    答案:B

  2.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对闲适生活的享受? A. 李谪仙
    B. 碧波
    C. 嫦娥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李谪仙”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朱淑真的《掬水月在手》和李白的《月下独酌》均围绕月亮展开,但朱淑真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具豪放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诗人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朱淑真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六么令 鹧鸪天·楚女腰肢越女腮 浣溪沙 更漏子 采桑子 鹧鸪天·小令尊前风玉箫 清平乐·留人不住 采桑子·白莲池上当时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密虑 窥塞 含血潠人 四字头的字 十字旁的字 口尚乳臭 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医风 抱鸡养竹 兔头麞脑 耳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连底连面 窳弱 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骈肩迭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