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7:43
清瘦
朱淑真 〔宋代〕
春花秋月若浮沤,
怎得心如不系舟。
肌骨大都无一把,
可怜禁驾许多愁。
春天的花,秋天的月,宛如浮动的泡沫,
怎能让我的心情像一只不系的船呢?
我的身体和骨骼几乎没有一点力量,
可怜的是我被禁锢在这里,承受着许多忧愁。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心如不系舟”这一比喻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于形容思绪的漂泊,常见于表达情感的诗句中。
朱淑真,字文君,号千秋,晚号天香,南宋女诗人,以其婉约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她的诗多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坚韧。她的作品常蕴含着对生活、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局限。
《清瘦》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女性的地位受到限制。朱淑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身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她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
《清瘦》是一首充满感伤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春花秋月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浮躁与无所依托。诗的前两句“春花秋月若浮沤”,将自然美景与自身感受相结合,透过春花和秋月的变化,隐喻人生的无常与短暂。随后,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心境的漂泊:“怎得心如不系舟”,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心灵的无依无靠,令人感同身受。
接下来的两句“肌骨大都无一把”,道出了身体的虚弱与无力,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无力感。而最后一句“可怜禁驾许多愁”,则表明了诗人在内心愁苦中的被禁锢感。整首诗在简短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朱淑真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孤独与愁苦的主题,反映出女性在社会中承受的压迫与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揭示了内心的挣扎与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心如不系舟”比喻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浮沤”是指?
诗的主题是什么?
朱淑真的《清瘦》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似,均表达了女性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朱淑真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内心的愁苦,而李清照则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展现了对爱情的感伤。两者都体现了女性对自由与情感的渴望,但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