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1:43
境静人閒性所宜,
住来遑问此何时。
江山烟雨归名邈,
今古晴阴互转移。
兔径拓开迟客至,
象王行处少人知。
无情也解通消息,
荔子先红向北枝。
环境宁静,人也闲适,这样的状态最为合宜;
待在这里,何必去问这是哪个时节呢?
江山在烟雨中变得渺茫,名声也随之飘远;
今古的晴天和阴天交替变换,时光无常。
兔子的道路拓宽,迟来的客人也终于到了;
象王走过的地方,鲜有人知晓。
无情的事物也能传递消息,
荔枝的果实已经开始向北枝上红润。
成鹫,明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性、自然的独特理解。
此诗作于成鹫与资旷老人间的书信往来之际,表达了他在宁静环境中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同时也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与人情的疏离。
这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环境和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思考。首句“境静人閒性所宜”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安静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此刻找到了内心的平和。接下来的“住来遑问此何时”则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仿佛是在告诉读者,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追逐时间的流逝,而在于享受当下的宁静。
在描述自然景象时,诗人用“江山烟雨归名邈”抒发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表现了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兔子和象王的意象,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人类社会的孤独,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最后一句“荔子先红向北枝”则以荔枝的成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尽管周遭一切都在变化,但自然的规律依然存在,给人以安慰和启迪。这首诗不仅是一幅自然风景画,更是一种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在宁静中对生命和时光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时间、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展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变化无常的理解。
诗中“境静人閒性所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紧张 B. 宁静 C. 忧虑
“江山烟雨归名邈”中的“名邈”指的是什么?
A. 远方的名声 B. 难以追寻的名声 C. 明显的名声
诗中用“荔子先红向北枝”象征什么?
A. 绝望 B. 丰收与希望 C. 时间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