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2:59
河南巡抚雅尔图奏进谷穗盈尺
作者: 乾隆 〔清代〕
民天伊古重,宵旰为祈年。
豫省灾伤后,西成企望虔。
喜看盈尺穗,俨历有秋田。
稍解吾民愠,披薰一畅然。
全诗翻译:
自古以来,人民与天的关系非常重要,夜以继日地祈祷丰年。经历了河南省的灾难之后,大家对西部的丰收充满期待。看到稻穗已经长到一尺,仿佛秋天的丰收已经到来。此时稍微减轻了百姓的忧愁,感受到轻松的气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民天伊古重”提到古代人民对天的信仰与依赖,体现了古代农业社会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作者介绍:
乾隆(1711-1799),清代第六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推行“盛世”,文化上也极为繁荣,尤其是诗词创作。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乾隆时期,正值清朝发达的农业经济时期。河南经历了自然灾害,皇帝对此十分关心,因此写下此诗以表对人民生计的关注。
这首诗表达了乾隆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与对丰收的期盼。开头两句,诗人强调了民众与自然天命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古代农民对丰年渴望的虔诚心态。接着,诗中提到河南省经历灾后重建,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依然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通过“盈尺穗”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传达了丰年将至的喜悦。这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更是对人民生活的一种安慰与鼓励,展现了乾隆作为皇帝的仁爱之心,体现了“以民为重”的治国理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宵旰”与“祈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同时通过“盈尺穗”象征丰收,传达了诗人的美好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农业丰收的期待,体现了皇帝对人民生活的关心与对自然的敬畏,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河南省”经历了什么?
“盈尺穗”象征着什么?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民众的什么感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乾隆的这首诗更注重对丰收的期待,而杜甫的诗则强调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两首诗虽有不同的主题,却同样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