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6:02
原文展示:
渔人
王炎 〔宋代〕
西南月未堕,白雾吞青山。
渡口无人行,老渔一舟还。
呵手系短缆。襏襫犯夜寒。
捕鱼养妻子,谁谓斯人閒。
白话文翻译:
西南方向的月亮还未落下,白色的雾气笼罩着青山。
渡口没有行人,只有一位老渔夫独自驾着小船归来。
他呵着双手,系紧了短缆绳。
穿着简陋的衣服,冒着夜晚的寒冷。
他捕鱼是为了养活妻子和孩子,谁说这个人是闲散的呢?
注释:
- 西南月未堕:指西南方向的月亮还未落下。
- 白雾吞青山:形容白雾浓重,仿佛吞没了青山。
- 渡口无人行:渡口没有行人,形容夜晚的寂静。
- 老渔:年老的渔夫。
- 呵手:因为寒冷而呵气暖手。
- 襏襫:简陋的衣服。
- 犯夜寒:冒着夜晚的寒冷。
- 捕鱼养妻子:捕鱼是为了养活家人。
- 谁谓斯人閒:谁说这个人是闲散的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渔夫夜晚归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渔夫的艰辛生活和对家庭的担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王炎观察到一位老渔夫夜晚归来的情景后有感而发,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渔夫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普通人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老渔夫夜晚归来的情景。诗中“西南月未堕,白雾吞青山”开篇即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氛围。接着“渡口无人行,老渔一舟还”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和渔夫的孤独。后两句“呵手系短缆。襏襫犯夜寒”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渔夫的艰辛和对生活的坚持。最后一句“捕鱼养妻子,谁谓斯人閒”则是对渔夫生活状态的深刻揭示,表达了对其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同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南月未堕,白雾吞青山”:开篇即描绘了一个月色朦胧、雾气缭绕的夜晚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 “渡口无人行,老渔一舟还”: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和渔夫的孤独,通过对比无人和一舟,突出了渔夫的孤独。
- “呵手系短缆。襏襫犯夜寒”: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渔夫的艰辛和对生活的坚持,呵手和襏襫都是为了抵御寒冷,系短缆则是为了固定船只。
- “捕鱼养妻子,谁谓斯人閒”:最后一句则是对渔夫生活状态的深刻揭示,表达了对其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同情。
修辞手法:
- 拟人:“白雾吞青山”中的“吞”字赋予了白雾以人的动作,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比:“渡口无人行,老渔一舟还”通过无人和一舟的对比,突出了渔夫的孤独。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普通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他们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通过描绘老渔夫夜晚归来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渔夫坚持不懈、默默付出的敬佩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南月: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 白雾:象征着夜晚的朦胧和神秘。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永恒和宁静。
- 老渔:象征着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和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南月未堕”描绘的是什么时间段的景象?
A. 清晨 B. 夜晚 C. 黄昏
- “白雾吞青山”中的“吞”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 诗中“呵手系短缆”描绘的是渔夫的什么动作?
A. 捕鱼 B. 系船 C. 回家
- 诗的最后一句“谁谓斯人閒”表达了诗人对渔夫的什么态度?
A. 轻视 B. 敬意 C. 同情
答案:
- B. 夜晚
- B. 拟人
- B. 系船
- B. 敬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猎人的生活,展现了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诗词对比:
- 王炎的《渔人》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但王炎的诗更注重对普通劳动者生存状态的揭示,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王炎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