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2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2:41
灯前泪墨,灯前笑语,哀乐几曾如意?
娟娟月影透窗纱,便暗有不眠人起。
云鬟慵整,珠帘漫卷,翠袖高寒独倚。
凭阑若道有新愁,岂只在眉梢眼尾。
在灯下,泪水与墨迹交融,灯下的笑语与哀愁,几时能够如愿?
明亮的月影透过窗纱,想必有不眠的人在暗中起身。
慵懒的云鬟没有整理,珠帘随意卷起,翠绿色的袖子在寒冷中独自倚靠。
若是凭栏而望,若说有新的忧愁,那岂止在眉梢和眼角呢?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以“月影”、“灯前”等意象,传达对爱情与人生的感慨,符合古典诗词的情感表达。
《鹊桥仙》以灯下的情景展开,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开篇以“灯前泪墨,灯前笑语”引入,展现了人生中的悲欢离合,诗人似乎在思考,哀乐是否有如意的时刻。接着“娟娟月影透窗纱”,月光的映照让孤独的情感愈发明显,这种宁静下的烦恼,暗示着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思念。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女子的慵懒与孤独,珠帘的漫卷、翠袖的高寒,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又冷清的氛围。最后一句“岂只在眉梢眼尾”,更是深入人心,表达了愁苦并不局限于表面的情感,而是潜藏在心底的复杂情绪。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爱的渴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爱情的思索。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中孤独与愁苦的深刻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敏感与细腻。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茅于美
C. 杜甫
D. 白居易
“灯前泪墨,灯前笑语”中的“泪墨”比喻了什么?
A. 喜悦
B. 悲伤
C. 失落
D. 希望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渴望
B. 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