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1:13
《西州门行》 作者:陆深 〔明代〕
怅望西州路,经年感旧恩。
尝因石头醉,不觉至州门。
至州门,应恸哭,舆疾归来尘满目。
羯儿江上兵八千,鼋子车中年十六。
苍生满地终奈何,一枕白鸡春梦足。
中原心,东山志。
两难凭,俱不遂,几人能有羊昙泪。
全诗翻译:
怅然望着西州的道路,经过多年感慨旧日的恩情。
曾因喝醉了石头酒,没察觉就到了州门。
到达州门,心中应是悲恸,车子疾驰回家,眼前尘埃满目。
羯儿江边的战士有八千人,车中的少年才十六岁。
苍生满地,终究无奈,仿佛一枕白鸡的春梦也已足够。
心系中原,志向东山;
两者难以兼得,皆未遂愿,几人能有羊昙的泪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深,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为感怀、咏史之作,风格多变,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西州门行》写于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相交织的历史环境下,反映了诗人对旧日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西州路的眺望,勾起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感慨。诗人以“怅望”为引子,表达了对旧恩情的追思。开篇的“怅望西州路”便是情感的起点,反映出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接着,诗人通过“尝因石头醉”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种醉酒后的迷离状态,似乎在醉酒中不知不觉地走到了现实的州门。
诗中提到“应恸哭,舆疾归来尘满目”,表现了诗人对繁华已逝和时光流逝的伤感。这里的“尘满目”不仅是对眼前现实的描绘,更是对心灵深处无尽的忧伤。羯儿江上兵八千的描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年轻人的无奈,揭示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
“苍生满地终奈何,一枕白鸡春梦足”,这句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苍生疾苦的同情与无奈,似乎在说,虽然生活像白鸡般温暖而短暂,但现实总是难以掌控。最后,诗人以“中原心,东山志”总结,表达了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种主题在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执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人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表现出的矛盾情感,展现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石头醉”指的是什么状态?
A. 醉酒状态
B. 失去方向
C. 追忆往昔
D. 期待未来
“羯儿江上兵八千”中的“羯儿”指的是:
A. 年轻的士兵
B. 古代名将
C. 诗人的朋友
D. 普通百姓
“苍生满地终奈何”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战争的厌恶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理想的追求
D. 对时间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