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李宰新成假山

《李宰新成假山》

时间: 2025-04-29 01:26:47

诗句

夫子绝俗姿,趣尚豁云海。

花移洛下品,池割天潢派。

中间叠嵯峨,石手纷磊磊。

功侔一篑始,正尔临爽垲。

罗浮穷南势,迎目出巧怪。

洗昏新罅发,秘匿若有待。

骞腾天吴揖,耸削虬尾摆。

当头七八峰,缥缈散青霭。

直下三四溪,何年取东汇。

洞指白鹿迷,路认桃源改。

时时攻冥烦,潇洒递天籁。

得非缘夜半,提挈有真宰。

俗物卑培塿,高标想衡岱。

我家香垆傍,登蹑素心在。

一从羁官缀,未省识𡾋嵬。

俯窥搀云骨,逸兴几十倍。

无为议真假,自可蠲尘浼。

何日升君堂,把酒取一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6:47

原文展示

夫子绝俗姿,趣尚豁云海。
花移洛下品,池割天潢派。
中间叠嵯峨,石手纷磊磊。
功侔一篑始,正尔临爽垲。
罗浮穷南势,迎目出巧怪。
洗昏新罅发,秘匿若有待。
骞腾天吴揖,耸削虬尾摆。
当头七八峰,缥缈散青霭。
直下三四溪,何年取东汇。
洞指白鹿迷,路认桃源改。
时时攻冥烦,潇洒递天籁。
得非缘夜半,提挈有真宰。
俗物卑培塿,高标想衡岱。
我家香垆傍,登蹑素心在。
一从羁官缀,未省识嵬。
俯窥搀云骨,逸兴几十倍。
无为议真假,自可蠲尘浼。
何日升君堂,把酒取一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崇敬与向往,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与云海相融的境地。诗人认为,花草的品位已从洛水之滨移到了这里,池水切割了天际的美景。假山奇石层叠而成,仿佛是随手堆砌而成,功力在此似乎刚刚开始显现。罗浮山的南部气势磅礴,令人眼前一亮,仿佛有新奇的景观在等待被发现。飞腾的云气宛如蜿蜒的龙尾在飘动。诗人描绘了七八座峰峦,似乎在青雾中飘渺不定,下面则是几条溪流,令人好奇何时能汇入东流。洞穴指向白鹿的迷境,路途仿佛已改成了桃源。诗人时常感到烦闷,但在这里却能悠然自得,仿佛是夜半时分的真理在引导他。世俗的事物在这里显得卑微,而高远的理想则令人向往。我家就在香炉旁,心中仍然保持着那份纯净与执着。自从离开官职后,未曾想到这里的巍峨。俯视着云雾中的山骨,逸兴何其倍增。无须讨论真假,这里自能洗去尘世的烦扰。何时能登上你的堂前,与君对饮共乐?

注释

  • 夫子:指孔子,代表高尚的品格与气质。
  • 绝俗:超越世俗的风格与姿态。
  • 趣尚:喜欢追求的趣味。
  • 洛下:指洛水之滨,古代文人常以此地比喻高雅的品位。
  • 潢派:天上的流水,形容水势如同天上的云彩。
  • 罗浮:指罗浮山,位于今广东省,是道教名山,有“南海之巅”之称。
  • 骞腾:飞腾,翱翔的样子。
  • 青霭:青色的雾霭,形容山峰的朦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弇,字仲明,号子羽,宋代诗人,以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哲理思考,表达出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创作背景

《李宰新成假山》写于刘弇任职期间,假山的构建在当时是一种风雅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假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描绘假山的同时,展现了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通过对假山的奇特形态和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生活。诗中多次提到“云海”、“青霭”等意象,表现出一种朦胧而又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在诗中也流露出对世俗烦扰的厌倦,渴望一种清静而悠然的生活。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通过对自然的细致刻画,诗人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他内心的洒脱与高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夫子绝俗姿,趣尚豁云海。
    诗人强调孔子那种超越世俗的高尚气质,表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2. 花移洛下品,池割天潢派。
    自然景观的美好,仿佛花草的品位已经从洛水移到了眼前,池水如同天上的云彩,充满灵动。

  3. 中间叠嵯峨,石手纷磊磊。
    假山的层叠结构,石头仿佛是随意堆砌而成,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

  4. 功侔一篑始,正尔临爽垲。
    在这里,假山的构建似乎刚刚开始,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5. 罗浮穷南势,迎目出巧怪。
    罗浮山的气势磅礴,令人惊叹,充满了新奇的景观。

  6. 洗昏新罅发,秘匿若有待。
    诗人描绘了云气的变化,似乎在等待着被发现的秘密。

  7. 骞腾天吴揖,耸削虬尾摆。
    描述云气如龙尾一般飞腾,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

  8. 当头七八峰,缥缈散青霭。
    七八座峰峦如同在云雾中飘渺,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9. 直下三四溪,何年取东汇。
    眼前的溪水流淌而下,诗人思考着何时能汇入东流,表现出对时间的思索。

  10. 洞指白鹿迷,路认桃源改。
    自然中的洞穴似乎指向了一种理想的境地,仿佛已经改变了路途。

  11. 时时攻冥烦,潇洒递天籁。
    诗人常常感到烦闷,但在这里却能悠然自得。

  12. 得非缘夜半,提挈有真宰。
    诗人思考夜半的领悟,暗示一种内在的智慧。

  13. 俗物卑培塿,高标想衡岱。
    世俗的事物显得庸俗,而高远的理想则令人向往。

  14. 我家香垆傍,登蹑素心在。
    诗人自豪地提到自己的家就在香炉旁,心中仍然保持着那份纯净与执着。

  15. 一从羁官缀,未省识嵬。
    自从离开官职后,未曾想到这里的巍峨。

  16. 俯窥搀云骨,逸兴几十倍。
    俯视着云雾中的山骨,逸兴何其倍增,表现出一种激昂的情感。

  17. 无为议真假,自可蠲尘浼。
    这里无需讨论真假,自然能洗去尘世的烦扰。

  18. 何日升君堂,把酒取一快。
    最后,诗人渴望与友人对饮,享受生活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假山的形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赋予其生命与灵动。
  • 对仗:全诗运用了多处对仗,使得表达更加工整、更具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观被赋予了人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假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假山:象征着人造的自然之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云海:象征着梦想与自由,带有朦胧的美感。
  • 溪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桃源: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隐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夫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老子
  2. “我家香垆傍”中的“香垆”指的是什么?

    • A. 香炉
    • B. 茶具
    • C. 酒杯
  3. 本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追求权力
    • B. 对世俗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
    • C. 对爱情的追忆

答案

  1. B. 孔子
  2. A. 香炉
  3. B. 对世俗的厌倦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望岳》:通过山岳的描绘,表现出对理想与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弇研究论文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旌德吕明府 游东林寺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 寄南海黄尚书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 断酒 题陈山人居 寓题 湘中赠张逸人 江州夜宴献陈员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命酒 洪澜 见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终成泡影 尊年 践规踏矩 破家散业 艮字旁的字 熟谏 和鹊 临渴掘井 首鼠模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