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1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19:47
奏赋曾三北,兴能竟二南。
如何双桂子,枉著拜亲衫。
旧事馀诗酒,何人续笑谈。
生前孝友在,伐石为公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罗元通的怀念和惋惜。他曾在北方和南方都有所作为,成就斐然。如今双桂子(指桂冠)却无法再为他增光添彩,徒然让人感到悲伤。旧日的诗酒情谊已然消逝,现今又有谁能续写那般欢笑与谈话?生前的孝友依旧,但如今只能用伐石来纪念他。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生动,擅长描绘乡村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是杨万里为罗元通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作于社会动荡和个人失落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怀念友人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罗元通挽诗》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提到的“三北”、“二南”,不仅是对友人经历的回顾,也反映出诗人对其成就的敬仰。这种敬仰与现实的悲哀形成鲜明对比,正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朋友的愧疚和失落。接着,提及“如何双桂子,枉著拜亲衫”,则将荣誉与亲情结合,暗示即使有再高的荣誉,也无法弥补失去的情谊。最后两句“旧事馀诗酒,何人续笑谈。生前孝友在,伐石为公镵。”更是将诗人对过往的感慨推向高潮,生前的热闹和欢笑已成往事,唯留下石碑铭刻着友谊的回忆,令人唏嘘不已。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的主题是对逝者的怀念与追思,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中提到的“三北”和“二南”指的是什么?
A. 地理位置
B. 朋友的成就
C. 心情的变化
D. 诗人的经历
“双桂子”在诗中有何象征意义?
A. 亲情
B. 成就与荣誉
C. 诗酒情怀
D. 友人的回忆
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望
B. 对逝者的追思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亲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