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2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21:40
送强幼安
作者: 周紫芝
慈固必能勇,刚亦能近仁。
内荏色徒厉,定知非仁人。
强公本仁者,笑语生阳春。
散为三年泽,不及千里民。
庬恩出岂弟,雅量含清醇。
应容盗取毡,肯叱吏吐茵。
谁知乃中刚,临难气益振。
前年摄虎符,折冲如有神。
邻封堕贼手,齿寒已亡唇。
孤城危累卵,夜卧寄积薪。
清诗见横槊,高会开重闉。
群奔窜狐鼠,万刃抗一身。
岂但虎渡河,遂使盗入秦。
至今忠义士,不数远与巡。
嗟我挟策子,缪作升堂宾。
忠风激中肠,别语聊重陈。
公议谁能掩,伟绩终难湮。
阴功及黎庶,天语形丝纶。
富贵当自兹,照眼功名新。
全诗翻译
慈爱之人固然能勇敢,刚强之人也能接近仁义。
内心柔和而外表严厉,肯定不是仁者。
强公本是仁者,笑语如春风般和煦。
他的恩泽虽然散布三年,却不及千里的百姓。
弟弟的恩德何必强求,雅量自然会如清醇。
应当宽容那些盗取毛毡的人,难道会责骂官吏吐出绵软的言辞?
谁知道他内心刚强,临危之时气势更加振奋。
前年他担任虎符,战斗时如同有神助。
邻国被盗贼侵袭,齿寒唇亡的局面已然出现。
孤城岌岌可危,夜晚只能寄居于积薪之上。
清诗在横槊之下显现,高会的重闉正待开启。
众多奔逃的狐鼠,面对万刃依然抗争。
岂止是虎渡河,竟使盗贼入侵秦国。
至今忠义之士,少有远者与巡者。
唉,我手握策子,错作升堂的宾客。
忠诚的风激荡心肠,别的话语聊作重申。
公论谁能掩盖,伟大的业绩终难湮灭。
隐秘的功劳惠及黎庶,天命显现如丝纶。
富贵当自此时,照耀眼前的功名新。
周紫芝(约1090-1150),字子璇,号紫芝,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质朴,常以自然为题材,且喜用典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对强幼安的赠别,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赞美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送强幼安》是一首饱含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周紫芝在诗中通过描述仁者与刚者的不同,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深邃。诗的开篇便以“慈固必能勇,刚亦能近仁”引入,显示出对仁爱与勇敢的思考,既强调了内在的柔和与外在的刚强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共存。
接着,诗人通过“强公本仁者,笑语生阳春”的描绘,生动地塑造出强幼安这个形象,表现出他仁爱的本性和乐观的态度。然而,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入对社会现状的反思,指出“孤城危累卵”,暗示国家的危机和民众的困苦,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虑。
在后半部分,诗人谈及忠义之士的艰难处境,强调忠诚和正义的价值,并且对公议的热烈追求表示了无奈。整首诗既有对个体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的警醒,情感真挚而深刻,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国家与民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逐句解析可继续进行)
整首诗通过描绘仁者与刚者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忠义与仁爱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
“慈固必能勇”中的“慈”是指什么?
A. 智慧
B. 仁爱
C. 力量
答案:B
“孤城危累卵”所表达的情感是?
A. 愤怒
B. 忧虑
C. 喜悦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虎符”象征什么?
A. 武器
B. 权力
C. 财富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