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6:25
苍崖百丈悬江滨,江潭下跃吞舟鳞。
戏将双影倒挂崖石上,妙绝始信阳侯神。
短屏谁为琢山骨,与君一障西风尘。
世间百怪那可解,清诗宛转聊穷因。
问谁幻出水底石,掉尾鼓鬣波粼粼。
固应凤咮与龙尾,明窗净几长相亲。
君家机云好兄弟,玉山对峙高嶙峋。
为贫聊试漆园吏,手板拄颊心看云。
要收江湖入几席,钓竿拂水垂风纶。
谁当为我语石鱼,莫爱浪翻月白千顷江镕银。
但愿玉堂常伴直,对此风流千载人。
在高耸的悬崖边,江水奔流而下,波涛拍打着岸边的岩石,水中跃动的鱼影仿佛要吞没小舟。戏谑于崖石之上,双影交错,方才相信这正是阳侯的神妙。短屏的雕琢者是谁,愿与君共遮挡西风的尘埃。世间诸多怪事又有谁能解,清丽的诗句宛转悠扬,聊聊穷尽了其中的缘由。谁又能幻化出水底的石头,随着波浪轻轻摆动。那本应是凤凰的鸣叫与龙尾的翻动,明亮的窗前净几,长久相伴。君家机巧的云彩似好友,玉山高耸,巍峨相对。为我这贫困的人,试试做个漆园的吏员,手托着腮边,心中凝视着云朵。想要将江湖的美景收进几席之间,钓竿轻拂水面,迎风而下。谁来为我诉说石鱼的故事,别再沉迷于浪翻月白的千顷江水如银。只愿在玉堂中常伴君侧,分享这份风流千载之长。
作者介绍:周紫芝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词技巧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清丽,意象新颖,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周紫芝与友人聚会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诗中流露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开篇通过描绘高耸的悬崖和奔腾的江水,营造出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思考。诗中提到的“石鱼”意象,象征着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暗示着他希望能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与智慧。在描写中,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还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尤其是与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半部分,诗人以轻松幽默的语气,探讨了人世间的怪事和清诗的价值,流露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特别是“谁当为我语石鱼”一联,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思考,也是对人生道路的追问,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同时,结尾的“但愿玉堂常伴直”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出一种宁静而深刻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哲学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苍崖”指的是什么?
A. 高耸的悬崖
B. 浪潮
C. 月亮
“君家机云好兄弟”中的“机云”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机巧的事物
C. 云彩
诗中提到的“石鱼”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C.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周紫芝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有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但周紫芝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更为豪放,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