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2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20:24
游定林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青山绕招提,危磴迎屐齿。
泉声去悠悠,秀色来亹亹。
定林得幽处,胜践发新喜。
当年手种树,来禽杂青李。
横斜照壁诗,平淡如止水。
尚想扶风帐,横经多士子。
奈此后学徒,发冢用诗礼。
朝回丹青像,暮撤配食簋。
空馀古祠荒,老木寒藤委。
遗像犹便便,念往悲复起。
举似与山僧,山僧岂知此。
日暮归去来,林深足荆杞。
青山环绕着招提寺,陡峭的台阶迎接着我的鞋齿。
泉水流淌声声悠远,秀丽的景色如潮水般涌来。
定林是在幽静之处,胜过踏青时的新鲜喜悦。
当年我亲手种下的树,今天来鸟儿在青李间嬉戏。
横斜的墙壁上写着诗,平淡如水面静止。
我还想扶着风帘,和许多士子一起吟咏。
然而此后学徒们,已仅仅是凭着诗书而已。
早晨回到丹青的画室,晚上撤去盛宴的器皿。
古老的祠堂如今荒废,老树和寒藤随意地生长。
留下的遗像依然模糊,想起往事总是令人悲伤。
我举目四望像山中僧人,山僧又怎知我曾有此情。
日暮时分,我归去,林中荆棘丛生。
作者介绍
周紫芝,宋代诗人,字子美,号紫芝,晚号静斋,生平游历广泛,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反映自然的美妙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游定林》创作于周紫芝晚年,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往日文人生活的怀念。诗人通过游历定林,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内心的愉悦,同时也反思了当下学术氛围的变化,以及对往昔文人交游的追忆。
《游定林》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与人文情怀的诗作,周紫芝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青山绿水与内心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世变迁的深刻反思。诗中前半部分描绘了自然景象,青山、泉声、树木等意象交替呈现,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感悟。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往昔的追忆,诗人回忆起当年与士子们的吟咏聚会,感慨如今学徒们的变化,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忧虑。最后的“日暮归去来,林深足荆杞”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渗透着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和对自然的归属感。
整首诗在形式上并不复杂,却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周紫芝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招提”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座寺庙
C. 一条河流
D. 一片树林
“日暮归去来,林深足荆杞”中“荆杞”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荒凉与孤独
C. 友谊
D. 志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为深入理解诗词提供更为详细的背景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