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1:21
去年秋半西江口,夜上江楼饮江酒。
欲问青天借玉盘,等得浮云变苍狗。
天风惨澹含清秋,夜色苍茫江水流。
移床傍檐看月出,月未肯出令人愁。
圆芦吹裂客罢语,恐在丹霄复何许。
一声初自耳边来,三更却向楼前去。
人生无定可堪论,东西南北似浮云。
故人吹散天一角,惊鸿零落秋江群。
今年不听鸣江橹,月黑风悲窗绕树。
一杯无酒可浇愁,夜闭蓬门听风雨。
去年秋天的中旬,我在西江的河口,夜晚登上江楼,畅饮江水酿成的美酒。想要向天空借一个玉盘(明月),却等了许久,浮云却变成了苍狗。
天风萧瑟,夹带着清秋的气息,夜色朦胧,江水缓缓流淌。我把床移到檐边,想看月亮升起,但月亮迟迟不愿出现,让人愁苦。
圆芦的声音吹裂了客人的话语,恐怕那月亮在浩瀚的天空中又在何方。一声轻响从耳边传来,三更时分却又消失在楼前。
人生无常,值得我们去讨论的事情太多,东西南北都如浮云般飘散。旧友已然离散,犹如惊鸿般零落在秋江之中。今年听不到江橹的鸣声,黑夜中风悲地绕着窗树。
我手中没有酒来浇愁,夜深人静,只能闭上蓬门,听着风雨声。
周紫芝,字景涵,号清吟,宋代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此诗写于中秋时节,作者在大雨中回忆去年中秋与友人聚会的情景。通过对比去年的欢乐与今夜的孤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这首诗以“中秋无月”这一意象为核心,抒发了作者对往年中秋与友人共聚的怀念。开篇描绘了去年秋天的夜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欢愉。随着诗句的发展,作者的情感逐渐转向孤独与失落,尤其在“月未肯出令人愁”一句中,表达了对明月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无奈。
诗中多次提及“浮云”“苍狗”等意象,暗示人生无常,时间的流逝如同浮云一般不可捉摸。最后,作者以“无酒可浇愁”结束,全诗在悲凉的氛围中收束,彰显了深邃的哲理与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去年的欢乐与今夜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在面对孤独时的无奈与愁苦。
诗人在哪一年回忆去年中秋的聚会?
A. 今年
B. 去年
C. 明年
D. 先前年
诗中提到的“玉盘”象征什么?
A. 太阳
B. 明月
C. 星星
D. 云彩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喜悦
B. 失落与思念
C. 愤怒
D. 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