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2:49
层轩无碍石,支径曲穿林。
竹密催山暮,松摇乱客吟。
琴书虚室冷,钟鼓净坊深。
谁谓溪坡远,能来杜与岑。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的美景与诗人的思考。高楼层层相叠,石头没有阻碍,曲折的小路穿过树林。密集的竹林催促着山中傍晚的来临,摇曳的松树影响着客人的吟唱。琴和书在空旷的室内显得冷清,钟声和鼓声在深邃的坊间回响。谁说溪边和坡道遥远,实际上却能让杜甫与岑参相聚。
作者介绍:李弥逊,字子明,号汝阳,南宋时期的诗人,因其诗作清新自然而颇受推崇。他的诗风多取材于自然山水,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西山之中,诗人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提到的杜甫和岑参,都是著名的诗人,诗人通过他们的名字来表达对诗歌的追求与对友谊的珍视。
李弥逊的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诗歌的热爱。诗的开头便描绘了高楼与石头的和谐,展现了山林的宁静与美丽。细腻的描写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竹林的密集和松树的摇曳。作者通过对“琴书虚室冷”的描绘,表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在山中独自思考,渴望与友人共赏风景。
诗中提到的“钟鼓净坊深”,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宁静的向往,钟鼓声在深邃的坊间回荡,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在最后一句“谁谓溪坡远,能来杜与岑”,诗人以“远”与“近”的对比,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与期待,尽管山水阻隔,真正的友谊却能跨越距离。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深切期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友谊的联结,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一种高洁的情感。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与情感。
诗词测试:
李弥逊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琴书虚室冷”中的“冷”指的是什么?
A. 温度
B. 孤独感
C. 环境
诗中提到的“杜与岑”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A. 杜甫与岑参
B. 李白与杜甫
C. 王维与岑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弥逊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但李弥逊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杜甫则蕴含更多的忧伤与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