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5:29
武公入相不虚传,
奏牍求闲却更前。
圣主闵劳天下士,
诏书许作地行仙。
少微星分临江左,
大涤山门锁日边。
便以公归良易耳,
午桥虽好莫留连。
武公担任宰相的任命并非虚名,
他奏折上请求休假却更为繁忙。
圣明的君主怜悯天下士人辛劳,
下诏书允许他们如同神仙般自在。
少微星在江左的天空分开,
大涤山的山门锁住了夕阳的光辉。
既然公归的机会难得,
那午桥虽美也不应久留。
曾几(生卒年不详),字子固,号东湖,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写景和抒情见长。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对社会的关怀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这首诗作于曾几送别绍兴帅汤相得之际,汤相得即将归家,诗人以此诗表达对他的祝福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休闲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情感真挚而深沉。开篇通过“武公入相不虚传”一句,赞美了汤相得的才干与地位,展现了对他的崇敬与祝福。接着“奏牍求闲却更前”展现了宰相的忙碌与无奈,反映出当时官场的复杂与挑战。
诗中进一步通过“圣主闵劳天下士”表达了对明主仁德的赞美,显示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对士人的关怀。接下来的“诏书许作地行仙”则传达出一种希望士人能够追求自由与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景。
最后几句转向了告别,诗人以“便以公归良易耳”感叹归家的机会珍贵,强调了自然美景的吸引力,然而“午桥虽好莫留连”则带有一丝劝诫,提醒汤相得要珍惜归去的机会,不要沉溺于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不仅是一篇送别诗,更是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对理想与现实的辩证,体现了曾几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当时士人生活现状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带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武公入相不虚传”中“武公”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职位
C. 一种称号
诗中提到的“圣主”表达了什么?
A. 对士人的冷漠
B. 对士人的关心
C. 对士人的无知
“午桥虽好莫留连”意味着:
A. 要长久留在桥上
B. 不应贪恋眼前的美好
C. 应该多留一些时间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