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5:54
稂莠日已长,匆匆芟薙初。
来时露沾屩,归去月侵锄。
一腹馁犹甚,百骸勤有余。
吾无力耕苦,谬读古人书。
杂草已经长得很高,匆忙地开始除草。
来时露水沾湿了我的鞋,回去时月光照在锄头上。
肚子饥饿得更甚,身体虽然勤劳却无力。
我无能为力地耕作,只是错误地读着古人的书。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表达了作者对于农业劳作的无奈和对古人智慧的反思,体现了古代农民的艰辛与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山谷,江苏常州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诗风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诗作出现在宋代,正值农耕社会,农民的生存状况十分艰辛。作者通过描写自己耕作的劳累与饥饿,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困境及对古代知识的依赖。
《观理稼》通过朴素的语言描述了农民在劳作过程中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首句“稂莠日已长,匆匆芟薙初”用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杂草丛生的情景,暗示了农田的荒废与耕作的急迫。接下来的“来时露沾屩,归去月侵锄”则以细腻的细节描绘了劳作的过程,既有早晨的露水,又有夜晚的月光,映衬出农民的辛苦与孤独。
诗的后两句“一腹馁犹甚,百骸勤有余”更是将体力与饥饿的对比推向高潮,表现了尽管努力工作,依然无法填饱肚子的无奈。最后一句“吾无力耕苦,谬读古人书”则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达了对农耕知识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既是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也是对自身能力的自责,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如“来时露沾屩,归去月侵锄”)、比喻(如“百骸勤有余”)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农民的辛劳与无奈,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知识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稂莠”指的是什么?
作者在诗中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吾无力耕苦”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