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5:13
廨后木芙蓉
梅尧臣 〔宋代〕
托根地虽卑,凌霜花亦茂。
物禀固不迁,人情自为陋。
幸与时菊开,谁嗟发孤秀。
楚人搴木末,已见离骚就。
这棵木芙蓉虽然生长在卑微的土地上,但在寒霜中依然开得繁茂。自然的本性并不因环境的贫瘠而改变,而人情却常常显得低劣。幸运的是,它与秋菊同期开花,谁还会感叹它的孤独和秀美呢?楚地的人们采摘木芙蓉,已经看到了《离骚》的美丽。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梦窗,宋代诗人,以擅长五言古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常常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来展现诗歌的美感。
《廨后木芙蓉》写于梅尧臣任职于地方时,表现了他对生活环境和自然的观察,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诗中通过木芙蓉的生长状态,反映出作者对人情冷暖和环境影响的深刻理解。
《廨后木芙蓉》以木芙蓉的坚韧与美丽为主题,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对比。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木芙蓉在卑微土壤中生长,凌霜而开的情景,突出了它的坚韧和不屈。这种形象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也隐喻了人们在逆境中应保持的精神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人情的陋劣,作者认为人们的情感和品德常常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显得低劣,形成了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木芙蓉与众不同的品质。最后两句提到与菊花同时开放的幸运,并引入了楚人和《离骚》的典故,表明即使在困境中,依然可以展现出独特的美丽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梅尧臣对自然与人性、环境与生命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个体在逆境中的坚韧与美丽,反映出对人性与环境的思考,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诗中提到的木芙蓉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中?
诗中提到的与木芙蓉同时开放的花是?
诗中提到的楚人采摘木芙蓉与哪个作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