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6:48
曾闻学圃成高隐,
今日携书是宦游。
隔屋尚通分溜笕,
傍溪空觅看花舟。
菘葵尽作邻僧供,
芋栗还凭野老收。
后夜月明江上梦,
应随归鹤到林丘。
我曾听说学者们在园中隐居,今天我带着书卷在外游历。隔着屋子依然可以听到溪水流淌,靠近溪边却空着手寻找那只看花的舟。菘菜和葵菜都成为了邻近和尚的供品,而芋头和栗子则还得靠乡间的老农来收获。后天夜里月光明亮,我在江上做梦,恐怕要跟随归来的白鹤一同飞向林丘。
徐贲,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风格多以清新脱俗著称,表达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本诗作于作者一次外出游历之时,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思考。
徐贲的《园隐图送方以常》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和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便引入一个隐士的形象,表明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憧憬和理解。在“今日携书是宦游”中,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人情世故的反思。尤其在“菘葵尽作邻僧供,芋栗还凭野老收”中,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表达了对淳朴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后夜月明江上梦,应随归鹤到林丘”以梦境的形式结束,既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也传达了诗人对未来自由生活的美好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展现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推崇和对社会的思考。
全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高隐”指的是:
A. 官场生活
B. 隐士生活
C. 乡村生活
答案:B
“隔屋尚通分溜笕”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的街道
B. 宁静的自然
C. 繁华的市集
答案:B
全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官场的繁华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描写
答案:B
王维的《鹿柴》与本诗均描绘了隐逸生活,但王维更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而徐贲则更注重对内心的描写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