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2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26:58
吴江夜泊
作者:俞德邻 〔宋代〕
扁舟渺何之,汹汹吴江水。
走马见新堤,垂虹失旧址。
战艘列旌旗,随风纷旖旎。
须臾暝色至,悲笳数声起。
椎髻黄须儿,臂枪挟弧矢。
篙夫趣登舟,掩篷不敢视。
但闻深夜中,刁斗鸣不已。
及明问前途,山长川瀰瀰。
我生苦漂零,十载行万里。
焉知及兹晨,忧伤泪如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吴江夜泊时的情景与感受。小船在幽暗的水面上显得渺小,吴江水流汹涌。骑马的旅客远远看到新修的堤岸,昔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战船列队,旗帜随风飘扬,景象迷人。忽然,夜色降临,悲伤的笳声响起。年轻的水手们头发梳成髻,手持武器登船,不敢抬头看。只听得深夜中,号角声不绝于耳。天明时询问前路,山川依旧漫长。我漂泊十年,走过万里路,怎知到了今晨,忧伤的泪水如同洗涤一般。
作者介绍:
俞德邻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社会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夜泊吴江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忧伤,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孤独感。
《吴江夜泊》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在夜晚的江边独自思索,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及对生活的感慨。首联“扁舟渺何之,汹汹吴江水”直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渺小的舟与浩浩荡荡的江水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接着,诗人通过“走马见新堤,垂虹失旧址”回忆起往日的情景,感受到时代变迁带来的伤感。
诗中描绘的战艘、旌旗等意象,透露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似乎暗示着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这一片土地。随着夜色降临,悲笳声起,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最后,诗人将个人的漂泊与泪水相结合,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无奈与悲伤,情感真挚而深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倾诉,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漂泊者的心境,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逐句解析:
扁舟渺何之,汹汹吴江水。
描绘了小船在江水中显得渺小无助的情景,水势汹涌,暗示诗人的孤立无援。
走马见新堤,垂虹失旧址。
通过骑马远望新修的堤岸,怀念旧时的景色,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的追忆与感伤。
战艘列旌旗,随风纷旖旎。
描绘了军舰的壮观场景,与自然景色相映成趣,带来一种美感,但同时也让人感到紧张。
须臾暝色至,悲笳数声起。
夜色降临,悲伤的笳声响起,营造出一种忧愁的氛围。
椎髻黄须儿,臂枪挟弧矢。
描述水手的形象,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与武装,但也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安。
篙夫趣登舟,掩篷不敢视。
船夫忙着登船,气氛紧张,不敢四处张望,反映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但闻深夜中,刁斗鸣不已。
只听见号角声在深夜中不断响起,象征着不安的局势。
及明问前途,山长川瀰瀰。
清晨时询问前路,发现山水依旧茫茫,暗示未来的不确定性。
我生苦漂零,十载行万里。
我一生漂泊不定,走过十年万里,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
焉知及兹晨,忧伤泪如洗。
直到今晨,忧伤的泪水如同洗涤一般,表现出内心的煎熬与痛苦。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对往事的追忆,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忧伤,反映了个人在历史变迁中的渺小与无助。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扁舟渺何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描绘的“新堤”有什么象征意义?
“我生苦漂零”中的“漂零”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