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3:51
江神子·道心不与世心同
作者: 刘处玄 〔元代〕
道心不与世心同。悟知空。
物尘容。物尘容。
达理明真,应变自然通。
憎爱是非俱不染,游福地,伴松峰。
炼成鹤体碧霄中。
任西东。访蓬宫。
出了阴阳,仙寿永无穷。
海变松枯真不朽,超三界,从仙翁。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心与世俗心态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真理的领悟。道心与世心并不相同,只有明白世间万物的虚空,才能超脱尘世的纷扰。作者提到,达到了理智的明悟后,便能在变化中自如应对,心中不会被爱憎是非所污染,能够游历在福地,伴随松峰。最终,经过修炼,能够化作鹤形,飞升至碧霄之中,任意游走于东西南北,寻访蓬莱仙境,超越阴阳的界限,享受无尽的仙寿。即使海洋变化,松树枯萎,依然是真正的不朽,已然超越了三界,成为仙翁。
作者介绍:刘处玄(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君谟,号处玄,擅长道教思想的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多以道教哲理为核心,强调内心的修炼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词反映了道教思想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看淡,以及追求内心宁静与长生的向往。它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也是对道教修炼的一种赞美。
《江神子·道心不与世心同》是一首深刻的道教哲理词作,通过对道心与世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超脱于世俗的理想与追求。诗中,刘处玄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真理的感悟。他认为,只有摆脱世俗的纷扰,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全词通篇流露出一种淡然与超然的态度,强调了内心的修炼与对自然的和谐。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鹤体”、“碧霄”、“松峰”等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展现了道教所追求的长生与自由。尤其是“出了阴阳,仙寿永无穷”,更是道教思想的集中体现,表达了对生命永恒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词不仅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刘处玄通过对道心的追问,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纷繁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这种思考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理解与体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传达了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宁静与真理的主题,表达人们对长生与自由的向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传达了道教哲学的深刻思想。
诗词测试:
道心与世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 道心追求真理,世心追求名利
B. 道心是世心的延伸
C. 道心与世心无差别
诗中提到的“鹤体”象征什么?
A. 长生不老
B. 物质的象征
C. 心灵的迷茫
“出了阴阳”指的是什么?
A. 超越生死的界限
B. 回归自然
C. 人间烦恼的结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