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1:37
贺新郎·知彼须知此
作者: 冯取洽 〔宋代〕
知彼须知此。问筹边攻守规模,云何则是。
景色愔愔犹日暮,壮士无由吐气。
又安得将如廉李。燕坐江沱甘自蹙,
笑腐儒枉楦朝家紫。用与舍,徒为耳。
黄芦白苇迷千里。叹长淮篱落空疏,
仅馀残垒。读父兵书宁足恃,
击楫谁盟江水。有识者知其庸矣。
多少英雄沈草野,岂堂堂吾国无君子。
起诸葛,总戎事。
这首词的意思是:要想了解敌人,首先要了解自己。在筹划攻守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算得上是合理的规模呢?眼前的景象如同黄昏时分,英勇的壮士却无处发泄心中的气愤。又怎么能指望像廉颇和李广那样的将领呢?燕国坐镇江沱,甘愿自我缩小,笑看那些腐朽的士大夫们徒劳无功的朝政。用与舍,都是徒劳的耳鸣。黄芦白苇迷雾千里,叹息长淮的篱笆空荡荡,剩下的只有残垒。即使读了父亲的兵书,也不能依靠它,划桨的时候又有谁能与江水盟誓呢?有见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多么的平庸。多少英雄沉沦在草野之中,难道堂堂的我国里就没有君子吗?起用诸葛亮,统领军务吧。
作者介绍
冯取洽,南宋时期的词人,字文和,号思庵,生平不详,但其作品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风格豪放而又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和内忧外患之时,词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人才的渴求。
《贺新郎·知彼须知此》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政治寓意的词作。词的开头“知彼须知此”点明了主题,即在战略和战术上,了解自己与敌人同样重要。全词以问句的形式展开,显示出词人对现实的思考与反思。接下来的描写将视线引向黄昏的景象,诗人通过“景色愔愔犹日暮”来传达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情感,表现出壮士心中无处发泄的压抑感。
词中提到的廉颇和李广,象征了历史上那些勇猛而有才华的将领,表达了词人对现状的不满与对英雄的渴望。接着,词人转向对腐朽士人的讽刺,表达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词中“黄芦白苇迷千里”则生动描绘了迷茫和无助的状态,承接上文,进一步深化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最后,词人以“起诸葛,总戎事”作结,呼唤有识之士的出现,显示出一丝希望与召唤。整首词情感深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迫切感,展现了作者的抱负与理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和对英才的渴望,彰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及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词中提到的“廉李”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关羽和张飞
B. 廉颇和李广
C. 曹操和刘备
D. 诸葛亮和司马懿
“景色愔愔犹日暮”中“愔愔”的意思是:
A. 热闹
B. 宁静
C. 忧伤
D. 美丽
词中提到的“黄芦白苇”象征的是什么?
A. 繁荣
B. 迷茫
C. 宁静
D. 高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冯取洽的《贺新郎·知彼须知此》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都有着强烈的历史感与对英雄的渴望,但冯取洽的词更加强调对国家现状的反思,而辛弃疾则倾向于表达个人的豪情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均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