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5:14
巾子峰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这首诗描绘了巾子峰上的乌臼树,尽管初霜尚未降落,树叶已经开始变红。诗人倚靠栏杆,时而高瞻远眺,时而低头细看,眼前的景象仿佛半沉浸在石池的波影之中。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巾子峰”和“乌臼树”可能承载了当地的自然文化和人文情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逸,号寂照,晚号林和靖,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杭州,是一位隐士,崇尚自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
《水亭秋日偶书》创作于秋天,正值丰收之际,诗人身处山水之间,感受到秋日的萧瑟与宁静,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水亭秋日偶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诗中“巾子峰”和“乌臼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微霜未落却已见红叶,传递出一种秋日的宁静与期待。诗人在栏杆旁边徘徊,既有高远的目光,又有低沉的思索,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内心的沉思。整首诗意境幽美,情感真挚,仿佛让人感受到秋日的凉意与生命的流逝,诗人通过这幅秋景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清新而又淡淡的忧伤。
本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流逝的感叹,以及在宁静中思考人生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树木是哪个?
诗人是在哪个季节写的这首诗?
“凭阑高看复低看”中,诗人体现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