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水亭秋日偶书

《水亭秋日偶书》

时间: 2025-04-27 00:45:14

诗句

巾子峰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5:14

水亭秋日偶书

原文展示:

巾子峰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巾子峰上的乌臼树,尽管初霜尚未降落,树叶已经开始变红。诗人倚靠栏杆,时而高瞻远眺,时而低头细看,眼前的景象仿佛半沉浸在石池的波影之中。

注释:

  • 巾子峰:指的是一个山峰的名字。
  • 乌臼树:一种树木,树叶在秋天会变色。
  • 微霜:指的是轻微的霜冻。
  • 凭阑:指倚靠栏杆。
  • 石池:池塘,池水清澈如石。
  • 波影:水波的影子。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巾子峰”和“乌臼树”可能承载了当地的自然文化和人文情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逸,号寂照,晚号林和靖,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杭州,是一位隐士,崇尚自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水亭秋日偶书》创作于秋天,正值丰收之际,诗人身处山水之间,感受到秋日的萧瑟与宁静,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水亭秋日偶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诗中“巾子峰”和“乌臼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微霜未落却已见红叶,传递出一种秋日的宁静与期待。诗人在栏杆旁边徘徊,既有高远的目光,又有低沉的思索,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内心的沉思。整首诗意境幽美,情感真挚,仿佛让人感受到秋日的凉意与生命的流逝,诗人通过这幅秋景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清新而又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巾子峰乌臼树:描绘了特定的山峰和树木,展示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 微霜未落已先红:虽然霜尚未降临,但树叶已经变红,暗示着秋天的到来。
  • 凭阑高看复低看:诗人倚靠栏杆,时而高远眺望,时而低头细看,体现了对自然的多角度观察。
  • 半在石池波影中:景象的一部分仿佛映入水中,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感。

修辞手法:

  • 意象:山峰、树木、波影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自然画面。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流逝的感叹,以及在宁静中思考人生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巾子峰:象征高远与静谧。
  • 乌臼树:象征生命的变化与季节的轮回。
  • 石池:象征深邃与内省。
  • 波影:象征流动与变幻,映射心境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树木是哪个?

    • A. 梧桐树
    • B. 乌臼树
    • C. 桃树
    • D. 杨树
  2. 诗人是在哪个季节写的这首诗?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凭阑高看复低看”中,诗人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高远与低沉的思考
    • C. 疲惫
    • D. 兴奋

答案:

  1. B. 乌臼树
  2. C. 秋天
  3. B. 高远与低沉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展示了诗人在山中居住的淡泊与宁静心境,体现了与林逋相似的隐逸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林逋诗文集》

相关查询

蝶恋花 其二 蝶恋花 吉川善之教授寄示辛丑阳历除夕见和拙词,再用前韵为报 蝶恋花 蝶恋花 示儿辈 蝶恋花 离情 蝶恋花 其十一 蝶恋花 留别吴白楼 蝶恋花 江南道中 蝶恋花 蝶恋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犬字旁的字 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 反复推敲 母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粲然可观 谑而虐 漏网之鱼 鹫室 伐矜 二缶锺惑 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纲的词语有哪些 体贴入微 幾字旁的字 和暄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