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1:39
《梨花》
作者:陆游 〔宋代〕
开向春残不恨迟,
绿杨窣地最相宜。
征西幕府煎茶地,
一幅边鸾画折枝。
这首诗表达了春天已近尾声,但梨花的开放并不让人感到遗憾。在春天的尾声,绿杨树下的景色最为适合。诗人提到征西的幕府,那里煎茶的地方,仿佛是一幅画中折下的枝条,描绘了边疆的美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征西幕府”指的是当时的边疆军事驻地,反映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关注。诗中提到的煎茶,体现了士人生活的雅趣。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生于绍兴,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南宋时期,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诗人虽心系国家,但也向往自然的美好,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梨花》是陆游在春天的季节写的一首诗,诗中以梨花为引子,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厚谊。开头两句“开向春残不恨迟,绿杨窣地最相宜”体现了梨花的开放与春天的交替,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感受跃然纸上,尽管春天即将结束,但梨花的开放却让人感到欣慰。接下来的“征西幕府煎茶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关注,还体现了他对清新生活的向往,仿佛边疆的生活也是一种诗意的存在。在最后一句“画折枝”中,诗人将现实与艺术结合,既有对生活的观察,又有对美的追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印象。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陆游作为文人的深邃与温暖。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和边疆生活的深思,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开向春残不恨迟”中的“恨”字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A. 遗憾
B. 喜悦
C. 期待
“征西幕府煎茶地”中的“幕府”指什么?
A. 皇宫
B. 军队驻地
C. 农民居所
诗中提到的“绿杨”主要用来表现什么意象?
A. 生活的贫困
B. 自然的和谐美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陆游的《梨花》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美的描写,后者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