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0:14
红粟青钱一扫空,笊篱行卖学庞翁。
身居本地风光里,愁掷它方世界中。
剩欲剧谈明不二,谁能太息赏无同?
踞床一喝君闻否?三日犹应觉耳聋。
红粟与青钱一扫而空,像个笊篱一样,行卖学问的庞翁。
身处这美好的故乡,心里却愁苦地想着远方的世界。
只想和你畅谈那“明不二”的道理,谁又能叹息这赏玩的不同呢?
我坐在床上大声叫你,你听到了吗?三天后你还会觉得耳朵聋吗?
“明不二”可以追溯到佛教哲学,强调事物的本质统一,与表面的纷繁复杂形成对比。诗中提到的庞翁可能指代某位以学问著称的历史人物,反映出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作以豪放激昂著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陆游身处动荡的社会环境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陆游的《戏用方外语示客》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知识的渴求。诗的开头以“红粟青钱一扫空”引入,既有对物质财富的反思,也暗示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接着,诗人将自己的身世与故乡的美景相对比,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愁苦,虽身在风光之地,却心系远方。
“剩欲剧谈明不二”一句道出了诗人对哲理的追求,然而却又感叹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这一道理的人寥寥无几。此时的陆游似乎在呼唤朋友的倾听与共鸣,展现了他渴望交流与理解的心情。
最后一句“踞床一喝君闻否?”则是转折的高峰,诗人通过大声呼喊,试图打破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现出一种无奈的自嘲与幽默。整体上,诗作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知识的渴望,情感深邃而真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孤独的内心世界。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粟”象征什么?
“明不二”这一概念主要反映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社会的关注与对生活的思考。杜甫的诗多表现了国家动荡带来的个人悲剧,而陆游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与人生哲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