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荆公

《荆公》

时间: 2025-08-05 13:42:08

诗句

君臣一德盛熙宁,厌故趋新用六经。

但怪画图来郑侠,何期奏议出唐坰。

掌中大地山河舞,舌底中原草木腥。

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锺阜向人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3:42:08

荆公

作者:洪咨夔 〔宋代〕


原文展示:

君臣一德盛熙宁,厌故趋新用六经。
但怪画图来郑侠,何期奏议出唐坰。
掌中大地山河舞,舌底中原草木腥。
养就祸胎身始去,依然锺阜向人青。


白话文翻译:

君主与臣子同心协力,国家安定繁荣,大家厌倦了旧事物,趋向新的理念,重视经典六经。但我奇怪那些画图的郑侠,居然在奏议中出现唐代的做法。手中掌握着大地,山河在舞动,舌尖上却感觉到中原的草木腥味。培养了祸根,身却开始离去,依然是锺阜的风景向人们展示。


注释:

  • 盛熙宁:意指国家安宁繁荣。
  • 六经:指《易经》、《书经》、《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 郑侠:郑国的侠士,可能指代那些迎合权贵的人。
  • 唐坰:唐代的风俗、做法。
  • 锺阜:可能指某个著名的地方,象征美好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字君复,号笙舸,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诗歌清新见长,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现状,表达了对新旧变革的思考以及对现实的批判。

诗歌鉴赏:

《荆公》是一首集中表现国家政治、文化变迁及其影响的诗作。诗中洪咨夔通过对比古今,展现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君臣一德盛熙宁,厌故趋新用六经”,强调了理想中的君臣关系与国家繁荣的理想状态。然而,紧接着提到的“但怪画图来郑侠”,则表达了对一些人迎合新风而忽视传统的批判,暗示国政的浮华与虚假。

后半部分用“掌中大地山河舞”与“舌底中原草木腥”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观察,暗示国家的富饶与民众的苦难并存。最后的“依然锺阜向人青”则暗示尽管外在环境依然美好,但内在的祸根却在滋生,警示人们要警惕潜在的社会危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臣一德盛熙宁:理想的君臣关系使得国家盛世。
  • 厌故趋新用六经:对传统经典的重视被新风气所取代。
  • 但怪画图来郑侠:对那些迎合权贵、追求名利的士人表示质疑。
  • 何期奏议出唐坰:感叹唐代的做法又回流至今。
  • 掌中大地山河舞:手中的权力使得山河景色尽显。
  • 舌底中原草木腥:口中却弥漫着不安定的气息。
  • 养就祸胎身始去:隐喻国祸的根源在于内心的腐败。
  • 依然锺阜向人青:尽管外表美丽,内心却已潜藏危机。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的对比,传达出对现实的思考。
  • 隐喻:通过自然景象反映政治状态。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社会变革中的警醒,强调传统的重要性与现实的复杂性,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山河:象征国家的壮丽与繁荣。
  • 草木腥:象征社会的动荡与现实的苦涩。
  • 锺阜:象征了美好的自然与人文之景,暗含对美好与现实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经”是指哪些经典?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 《易经》《书经》《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C. 《道德经》《庄子》《列子》

  2. “掌中大地”反映了什么样的意象? A. 权力的象征
    B. 自然的美丽
    C. 社会的动荡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国家的兴衰与民生的苦难。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现实的不满。

诗词对比

  • 洪咨夔的《荆公》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均反映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历史的警示,两者在风格上存在差异,但都展现了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洪咨夔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独坐闲观瑞雪 春光好·烟澹澹 点绛唇·气体冲融 减字木兰花 醉落魄/一斛珠 点绛唇·乐事难并 菩萨蛮 诉衷情·闲中一卷圣贤书 醉落魄(咏秋十首) 临江仙(车驾朝享景灵宫,久雨,一夕开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冒天下之大不韪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包含维的词语有哪些 鸭跖草 龙心凤肝 头锣 龜字旁的字 了如观火 欲取姑与 三框儿的字 屮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鰕魁 意亡 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谈笑风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