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5:01
莫云别未三秋,见月几番圆缺。自思量有限柔肠,惹闷怀千叠。灯花夜夜灰心,喜鹊朝朝饶舌。惟有杜鹃知我意,向枝头啼血。
不要说别离还未到三秋,看看月亮几次圆缺。我自思量,心中柔情有限,惹得心中烦闷千重。夜晚的灯花让我心灰意冷,早上的喜鹊却在不停地喋喋不休。唯有杜鹃鸟懂我的心思,它在枝头悲鸣,似乎在为我流泪。
“杜鹃”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作为思念和哀伤的象征,因其叫声悲鸣,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这里的杜鹃不仅代表了诗人的孤独与悲伤,也象征着能够理解其心情的知音。
作者介绍:彭琬,清代诗人,生于清代中期,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著称,常常表现内心的感受与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天,诗人因离别而感到忧伤,通过对月亮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情感的重视和对自然的敏感。
《锦堂春》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以“莫云别未三秋”引入,意在表达虽然还未到深秋,但离别的忧伤已在心中积累。接着,诗人通过观察月亮的圆缺,反映了自己情感的波动。诗中“灯花夜夜灰心”一语,传达出诗人在夜晚思念的孤寂与无奈,而“喜鹊朝朝饶舌”则与前者形成对比,展现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沉寂。最后一句“惟有杜鹃知我意”更是点明了诗人的心声,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悲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也折射出一种普遍的离别情绪,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无奈,同时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反映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