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0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04:29
古寺逢人语,宣皇御辇过。
散香群帝下,迎跸万灵呵。
水束蟠丹砌,虹垂饮碧萝。
雕梁扶日月,绣障拥山河。
果失阿罗汉,缘空窣堵波。
嘶鸣来白马,剥凿怅青螺。
赐额苔全卧,残碑两自磨。
棁龙阴吐甲,壁刹暮扬戈。
佛坐狐禅倨,僧房鸟迹多。
化城归一劫,净土让诸魔。
函舌惊珠梵,泉音想玉珂。
低昂人代有,生灭竟如何。
在古老的寺庙里偶遇人谈话,皇帝的御辇经过这里。
香散发在空中,各路神灵下来迎接,万灵都欢腾。
水流在丹砌间蜿蜒,彩虹垂下,仿佛在饮用碧绿的萝卜。
雕梁支撑着日月,绣帷拥抱着山河。
果然失去了阿罗汉,缘由是空的僧房和宁静的波浪。
嘶鸣声中白马奔来,像是剥去青螺的伤感。
额头上长满苔藓,残碑被磨得两边光滑。
棁龙在阴影中吐出甲片,寺庙的墙壁在黄昏中摇动武器。
佛坐在那里,神态倨傲,僧房里鸟的踪迹频繁。
化城回归一劫,净土则让给了诸多魔障。
舌头在惊吓中发出珠般的梵音,泉水的声音仿佛是玉石的敲击。
人世间的起伏变化,生死究竟如何?
王世贞,明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诗风独具一格,常常借古喻今,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批判。
《经功德废寺》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之际,王世贞通过描绘废弃寺庙的景象,反映了对佛教教义的反思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
《经功德废寺》通过描绘一个废弃的寺庙,展现了王世贞对佛教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比喻,体现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古寺的描写不仅富有历史感,还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的开头,古寺与皇帝的相遇,暗示了权力与信仰的交织,而散香与万灵的迎接,则展现了曾经的繁华与神圣。
随着诗句的发展,作者逐渐转向对阿罗汉失落的沉思,反映了对人类追求真理的困惑。尤其是“化城归一劫,净土让诸魔”的句子,深刻揭示了世事无常、善恶交错的复杂性,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整体而言,王世贞在这首诗中以古寺为背景,结合个人感受,传达了对生命、信仰与社会的深邃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通过对古寺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佛教信仰的质疑,揭示了人类的无常与追求的迷茫,表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阿罗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佛教的得道高僧
C. 皇帝的称号
“化城归一劫”句中“化城”指的是什么?
A. 一座真实的城市
B. 世间的幻象
C. 佛教的圣地
诗中描绘的古寺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繁华热闹
B. 荒凉寂静
C. 充满生机
这些资料将帮助进一步理解诗词的背景、风格及其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