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夏雨归牧图

《夏雨归牧图》

时间: 2025-05-02 08:11:01

诗句

狂风骤雨暗江千,萧籁山中夏亦寒。

独有牧童牛背隐,归来一笠带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1:01

原文展示

狂风骤雨暗江千,
萧籁山中夏亦寒。
独有牧童牛背隐,
归来一笠带沦。

白话文翻译

狂风暴雨把江面遮暗,
山中萧条,夏天也显得寒冷。
只有一个牧童躲在牛背上,
他带着一顶斗笠,正往家里赶。

注释

  • 狂风骤雨:强烈的风和雨,形容天气非常恶劣。
  • 暗江千:江面被风雨遮掩,显得昏暗,千字可能是夸张,形容广阔的江面。
  • 萧籁:萧条的竹林,这里用来形容山中环境的清冷。
  • 牧童:放牛的孩子,隐喻简单的生活。
  • 牛背隐:牧童躲在牛的背上,体现出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一笠带沦:斗笠是农民常用的遮阳挡雨的工具,“沦”可以理解为雨水。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涉及具体的典故,但“牧童”这一形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纯真、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中描绘的场景也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晚号桃花庵主,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清新雅致,常常蕴含幽默与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唐寅生活在明代中期,经历了政治动荡和个人失意,但他在诗词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夏雨归牧图》是一首描绘夏日暴雨后牧童归家的诗。首句“狂风骤雨暗江千”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暴风雨来临时的险恶情景,给人一种压迫感和紧迫感。接着“萧籁山中夏亦寒”则巧妙地通过对比,强调了即使在夏季,暴雨后山中的寒冷气息,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诗的最后两句通过牧童的形象,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牧童在牛背上,带着斗笠,显得既安详又自在,似乎在告诉人们即使在风雨中,也有归属与希望。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的结合,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具有深远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狂风骤雨暗江千: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情景,给人一种紧迫和压迫的感觉。
  2. 萧籁山中夏亦寒:通过反差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夏天的寒冷让人意外,体现了自然的不可预测性。
  3. 独有牧童牛背隐:牧童的存在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牛背成为他避雨的庇护所。
  4. 归来一笠带沦:斗笠不仅是防雨的工具,也象征着乡村生活的朴实和坚韧。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和次句形成对比,分别描绘了风雨和夏天的寒冷。
  • 隐喻:牧童的形象作为自然和人情的结合,隐喻了孩子的纯真与宁静。
  • 夸张:用“暗江千”形容大江之广和风雨之烈,增强了画面的震撼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传达了人在自然中所处的状态与心境,体现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狂风骤雨:象征自然的威力与不可控。
  • 牧童:象征纯真与简单生活。
  • 牛背:代表自然的庇护与依赖。
  • 斗笠:象征乡村生活的平凡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天气状况是: A. 晴天
    B. 雨天
    C. 雪天
    D. 风和日丽

  2. 牧童在诗中是如何避雨的? A. 躲在树下
    B. 躲在牛背上
    C. 回家
    D. 找避雨的地方

  3. 诗中提到的“夏亦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夏天的温暖
    B. 对自然变化的惊讶
    C. 人们的快乐
    D. 对寒冷的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更侧重于壮丽的山河,而《夏雨归牧图》则更注重细腻的生活场景与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寅诗文选》
  • 《明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 其十一 菩萨蛮 菩萨蛮 元夕后送别长女昭齐 菩萨蛮 造口和辛稼轩 菩萨蛮 跑警报 菩萨蛮四首 其四 菩萨蛮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回头是岸 白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戏五禽 頁字旁的字 弹痕 女字旁的字 谅节 内仗 乘开头的成语 一发而不可收拾 出山济世 进善惩奸 饰结尾的成语 馬字旁的字 无产阶级人生观 病狂丧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