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风叹四首 其二

《秋风叹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1 17:02:36

诗句

谁将讼风伯,谓天惩雨师。

天阍几万里,聩聩安得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2:36

原文展示:

谁将讼风伯,谓天惩雨师。天阍几万里,聩聩安得知。

白话文翻译:

谁在控诉风神,认为上天惩罚了雨师?天的屏障有几万里,聋聋的耳朵又如何能听到呢?

注释:

  • :控诉,诉说。
  • 风伯:风神的称谓,古代对风的神祇的称呼。
  • 雨师:雨神的称谓,古代对雨的神祇的称呼。
  • 天阍:天的屏障,指遥远的天际。
  • 聩聩:形容耳朵聋,听不见。

典故解析:

“风伯”和“雨师”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掌管风和雨的神明。这两位神祇在古人眼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直接影响着自然现象。控诉风神和雨神的行为,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间苦难的无力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君谦,号江湖,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吴潜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常常表现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尤其善于用诗歌表达对社会和人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秋风叹四首》是吴潜在秋天时节创作的一组诗,表现了他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首诗传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与对自然力量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控诉风神和雨神,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中的“谁将讼风伯,谓天惩雨师”,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质疑与不满,似乎在控诉风和雨对人间生活的影响。吴潜在这里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间的苦难相联系,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的“天阍几万里,聩聩安得知”,则展示了自然的广阔与人类的渺小。在这无边的天空面前,人类的感知显得是多么微弱与无力。诗人用“聩聩”来形容那些不能听见自然声音的人,暗示着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对命运的无能为力。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沉重思考,使得读者在欣赏优美诗句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谁将讼风伯”:以“谁”引导,表达对控诉对象的疑问,暗示控诉者的无奈。
  • 第二句:“谓天惩雨师”:此句承接前句,转而讨论控诉的内容,表明人们认为自然现象是对人类的惩罚。
  • 第三句:“天阍几万里”:抽象的空间描绘,表现自然的浩瀚。
  • 第四句:“聩聩安得知”:用“聩”形容耳聋,强调人对自然无能为力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雨神比作人类情感的体现,增强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排比:通过并列的结构形成语气的递进,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人类命运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伯:象征自然力量与不可控的命运。
  • 雨师:代表生命的滋润和苦难。
  • 天阍:象征广袤无垠的自然,表现人与自然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伯”指的是什么?

    • A. 风神
    • B. 雨神
    • C. 大地
    • D. 天空
  2. “聩聩”在诗中指的是什么状态?

    • A. 聋
    • B. 聪明
    • C. 明亮
    • D. 朦胧

答案:

  1. A. 风神
  2. A. 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牧的作品,表现秋天的意象与情感。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秋风叹四首》:两者皆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社会的思考,但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季节带来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记述二十韵为赵沂公作 黄碧 怀素台 亥月 过九岭 古陵桥 古郡 孤坐 奉和翁千四知千十四隐居山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兀字旁的字 附膻逐腥 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班台 单人旁的字 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挥戈反日 三框儿的字 谀行 嘤鸣求友 主结尾的成语 靣字旁的字 一鼓而下 折文旁的字 别别 君暗臣蔽 白洋 承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