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2:36
谁将讼风伯,谓天惩雨师。天阍几万里,聩聩安得知。
谁在控诉风神,认为上天惩罚了雨师?天的屏障有几万里,聋聋的耳朵又如何能听到呢?
“风伯”和“雨师”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掌管风和雨的神明。这两位神祇在古人眼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直接影响着自然现象。控诉风神和雨神的行为,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人间苦难的无力感。
吴潜,字君谦,号江湖,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吴潜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常常表现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尤其善于用诗歌表达对社会和人情的思考。
《秋风叹四首》是吴潜在秋天时节创作的一组诗,表现了他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首诗传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与对自然力量的迷茫。
这首诗通过控诉风神和雨神,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中的“谁将讼风伯,谓天惩雨师”,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质疑与不满,似乎在控诉风和雨对人间生活的影响。吴潜在这里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间的苦难相联系,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接下来的“天阍几万里,聩聩安得知”,则展示了自然的广阔与人类的渺小。在这无边的天空面前,人类的感知显得是多么微弱与无力。诗人用“聩聩”来形容那些不能听见自然声音的人,暗示着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对命运的无能为力。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沉重思考,使得读者在欣赏优美诗句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哲理。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人类命运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诗中“风伯”指的是什么?
“聩聩”在诗中指的是什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