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七星岩 其二

《游七星岩 其二》

时间: 2025-05-07 19:38:58

诗句

石室何年凿,琼花此日看。

一瓢分沆瀣,三径自琅玕。

袂振朱丝色,歌翻玉树寒。

当杯须遣兴,沉醉阆风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8:58

游七星岩 其二

作者: 郭棐 〔明代〕

原文展示:

石室何年凿,琼花此日看。
一瓢分沆瀣,三径自琅玕。
袂振朱丝色,歌翻玉树寒。
当杯须遣兴,沉醉阆风坛。

白话文翻译:

这座石室是何年开凿的,今天在这里欣赏琼花。
一瓢水分开沆瀣的混浊,三条小径通向琅玕的美景。
衣袖轻扬朱色的丝绸,歌声在寒冷的玉树间回荡。
举杯畅饮,尽情享受这兴致,沉醉于阆风坛的美好。

注释:

  • 石室:指石头雕凿而成的房间或洞穴。
  • 琼花:指美丽的花,如玉兰、梅花等。
  • 沆瀣:指水的浑浊,象征混沌。
  • 琅玕:一种美玉,象征美好和珍贵的事物。
  • :衣袖。
  • 朱丝:指红色丝绸。
  • 玉树:比喻美丽的树,常引喻高雅的事物。
  • 阆风坛:指美好的风景或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棐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主要生活在南方地区。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具有较强的个性与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郭棐游览七星岩时,诗人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感悟人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享受。

诗歌鉴赏:

这首《游七星岩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的愉悦。诗的开头便以“石室何年凿”引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随后“琼花此日看”则将视线转向眼前的美丽花朵,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接着“一瓢分沆瀣”一句,暗示着诗人用清澈的水清洗混沌,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条小径通往琅玕,暗示着不同的生活选择与方向。

整首诗中,朱丝色衣袂轻扬,歌声回荡,营造出一种轻快而又愉悦的氛围。最后一句“沉醉阆风坛”则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陶醉与享受。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享受生活的思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室何年凿:引入石室的历史,激发读者的想象。
    • 琼花此日看:描述眼前的美丽,强调当下的欣赏。
    • 一瓢分沆瀣:象征清澈的心灵与境界。
    • 三径自琅玕:暗示多条通向美好生活的道路。
    • 袂振朱丝色:描绘优雅的形象,增添诗的动感。
    • 歌翻玉树寒:展现歌声的清脆和环境的氛围。
    • 当杯须遣兴:强调饮酒时的愉悦和兴致。
    • 沉醉阆风坛:总结全诗,表达对生活的陶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水比作分开混沌,象征着追求清明的心境。
    • 对仗:如“袂振朱丝色,歌翻玉树寒”,结构工整,增强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快乐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理想与情感。

意象分析:

  • 石室:象征静谧与深邃。
  • 琼花: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绽放。
  • 沆瀣:象征混沌与不清。
  • 琅玕:象征珍贵与美好。
  • 朱丝:象征华丽与优雅。
  • 玉树:象征高贵与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琼花”指的是什么? a) 普通花朵
    b) 美丽的花
    c) 只在夜晚开放的花

  2. “一瓢分沆瀣”中“沆瀣”字的意思是什么? a) 清水
    b) 混沌
    c) 美丽

答案

  1. b) 美丽的花
  2. b) 混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郭棐《游七星岩》与李白《庐山谣》
    •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但郭棐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而李白则偏向于壮丽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郭棐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与社会生活》

相关查询

和友人酬寄 上刑部卢员外 奉和翁文尧戏寄 塞下 寓言 寄友人山居 寄边上从事 催妆 送人明经及第东归 下第出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糹字旁的字 不今不古 魚字旁的字 光辉 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十病九痛 王原祁 发奋蹈厉 类结尾的成语 八字旁的字 公平正直 旁枝末节 龙马精神 辵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小鹿儿心头撞 白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