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8:00
南池晨望
作者: 羊士谔 〔唐代〕
起来林上月,潇洒故人情。
铃阁人何事,莲塘晓独行。
衣沾竹露爽,茶对石泉清。
鼓吹前贤薄,群蛙试一鸣。
清晨,我在林间仰望明月,感受到昔日朋友的情谊。
铃阁里的人们在忙些什么呢?我在莲塘边独自晨行。
衣服沾染了竹子的露水,茶水与石泉交相辉映,格外清爽。
前人的鼓声和歌唱虽然微薄,但群蛙却试着在此鸣叫。
作者介绍: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及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晨,作者身处南池,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朋友的思念,展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昔日情谊的回味。
《南池晨望》是一首描绘清晨自然景象和抒发思念友情的诗。诗的开头用“起来林上月”引入,清晨的月亮尚挂在树梢,给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感觉。接着,诗人回忆起与故人的情谊,表达了一种潇洒而又淡淡的情感,似乎在感慨时光流逝,朋友的离去。接下来的“铃阁人何事”则引入了另一种思考,诗人在静谧的早晨,思索着周围的人们在忙些什么,增添了一丝孤独感。
“莲塘晓独行”展示了诗人独自漫步于莲塘的画面,莲塘的存在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随着“衣沾竹露爽”和“茶对石泉清”的描写,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洗礼,清新的竹露和石泉的甘甜,似乎在一瞬间洗净了心灵的杂念。最后两句“鼓吹前贤薄,群蛙试一鸣”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当下生命的活力,前人的歌声虽微薄,但大自然的声音却在此刻重新响起,仿佛在告诉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与对生命的珍视,情感真挚而深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生命的珍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铃阁”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诗中的“莲塘”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前人的感受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