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3:58
原文展示:
和吴冲卿省副见赠 邵雍 〔宋代〕
非有非无是祖卿,都来相去一毫芒。 人人可到我未到,物物不妨谁与妨。 失即肝脾为楚越,得之藜藿是膏梁。 一言千古难知处,妙用仍须看吕梁。
白话文翻译:
既非有也非无是祖卿,一切都相差无几。 人人都能到达而我未到,万物皆无妨碍谁与阻碍。 失去即如肝脾之楚越,得到则如藜藿之膏梁。 一句千古难解之处,妙用仍需看吕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表现哲理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此诗是邵雍对吴冲卿省副的赠诗的回应,吴冲卿是当时的官员,省副可能是指其官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对吴冲卿的赠诗的回应,可能是在一次文人雅集或官场交往中,邵雍以诗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邵雍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首句“非有非无是祖卿”,表达了一种超越有无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哲学上的高深状态。接下来的句子“人人可到我未到”,反映了邵雍的自谦和自我反省,他认识到自己尚未达到那种境界。诗中的“失即肝脾为楚越,得之藜藿是膏梁”,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得失之间的巨大差异,失与得在邵雍看来,如同肝脾之楚越,藜藿之膏梁,极端而鲜明。最后两句“一言千古难知处,妙用仍须看吕梁”,强调了深奥的道理和高深的技艺,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邵雍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人生的哲学境界和得失观。邵雍通过诗表达了自己对超越有无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得失之间巨大差异的认识。他强调了深奥的道理和高深的技艺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非有非无”是指什么? A. 有和无的中间状态 B. 超越有无的哲学概念 C. 有和无的对比 答案:B
“失即肝脾为楚越”中的“楚越”比喻什么? A. 极端的对立 B. 友好的关系 C. 普通的差别 答案:A
“得之藜藿是膏梁”中的“藜藿”和“膏梁”分别比喻什么? A. 贫瘠和美好 B. 普通和特殊 C. 简单和复杂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