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1:14
百字令·和梅伯仙岩纪游
作者: 郑猷 〔近代〕
藏身入海,问莺花春里,销愁何许。
留得云山称福地,是我旧曾游处。
载榼移尊,分泉煮茗,随分无宾主。
疏钟摇暝,梵王何处宫宇。
飞泻百丈银涛,亭中晴雪,亭外黄梅雨。
眼底兴亡流不尽,乾净犹余吾土。
藓洞云归,芜祠烟锁,凭吊空今古。
名山仙吏,一时传遍佳句。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藏身于海边,向春天的莺花询问愁苦的去处。留存下来的云山是我曾经游玩的福地。举杯移尊,泉水煮茶,随意而坐,没有宾主之分。朦胧的钟声在暮色中摇曳,梵王的宫殿又在何处?飞流直下的银涛如百丈高,亭中是晴天的雪,亭外则是黄梅的雨。眼中的兴亡无法尽数,但我的故土依然干净。藓洞的云彩归来,荒废的祠堂被烟雾笼罩,只能凭吊这空荡荡的今古。名山的仙吏,佳句传遍四方。
郑猷,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常带有隐逸的情怀。
本诗作于一次游览活动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游历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本词的主题围绕着自然与人生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开头的“藏身入海”便暗示了隐逸的生活方式,而“问莺花春里”则引入了春天的气息。诗中自然景色的描绘,如“飞泻百丈银涛”和“亭中晴雪,亭外黄梅雨”,构建了一个生动的自然画面,仿佛让人身临其境。诗人通过这些景象,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对人生兴亡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的态度。
最后几句“藓洞云归,芜祠烟锁,凭吊空今古”,则通过景物的荒凉,表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与怀念。整首词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合了丰富的情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命的感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既有对历史的感怀,也有对个人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藏身入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亭中晴雪,亭外黄梅雨”体现了哪种修辞手法?
诗中的“飞泻百丈银涛”描绘了什么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