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3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30:18
辛巳仲秋回揭阳二首 其二 登岐山
作者: 林英男
坐顶浮屠笑朔风,
葫芦玉带挟垂虹。
双溪皓月分飞镜,
一水风烟匿钓踪。
晓角于今呼太白,
谯楼自古望韩翁。
当挥雾瘴三千里,
极目江流入海空。
在山顶的浮屠上,我笑着迎接北风,
葫芦山的玉带姿态优美,夹着垂挂的彩虹。
双溪的皓月如同分开的镜子,
一条水面上笼罩着烟雾,钓鱼的踪迹消失无踪。
如今的晓角声声呼唤太白星,
古老的谯楼遥望着韩愈的遗迹。
我要挥去三千里浓雾和瘴气,
远眺江流向海的广阔天空。
林英男,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常常融入个人的体验和情感。
此诗创作于仲秋,诗人回到揭阳,可能是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登岐山的视角,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结合,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岐山顶上的所见所感,呈现出一种既壮丽又宁静的画面。首句“坐顶浮屠笑朔风”中,诗人以“坐顶浮屠”表明其身处高处,俯瞰四周,显得从容而淡然。此时,北风吹来,诗人却以“笑”来面对,显示出一种乐观的态度。
接下来的“葫芦玉带挟垂虹”形象地描绘出山川的壮丽,葫芦的形状与山的曲线相结合,玉带的美丽与彩虹的绚丽交相辉映,构建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自然画卷。双溪明月的描写则进一步提升了画面的意境,皓月如镜,水面反射出宁静的美丽,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晓角于今呼太白”,在晨光中呼唤太白星,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对古人韩愈的追忆。最后,“当挥雾瘴三千里,极目江流入海空”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与希望,挥去阻碍,展望广阔的天地,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全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岐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在诗中,诗人坐在什么地方?
A. 河边
B. 山顶
C. 庭院
“葫芦玉带”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象?
A. 河流
B. 山脉
C. 森林
诗中提到的“太白”指的是什么?
A. 明星
B. 一位古人
C. 一种花
答案:1.B 2.B 3.A
与杜甫的《登高》比较,两首诗都涉及登高远望的主题,但林英男的诗更强调自然美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与思考。